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中欧气候实验性课程收官: 气候议题仍需更多人理解参与

中国与欧盟在绿色低碳转型、全球气候治理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届缔约方大会(COP28)举办期间,2023年12月12日,20名来自中国计量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师生代表受邀前往位于北京的欧盟驻华代表团,庆祝中欧气候实验性课程圆满结束。欧盟驻华代表团环境与气候变化一等参赞骆浩君(LaurentBardon)为学生颁发结业证书。

结项会上,几位学员代表根据在浙江宁波等地的调研成果,围绕低碳工业、低碳生活、低碳交通和城乡规划等专题进行了分享,并与骆浩君等欧方官员就减排责任、贸易公平、碳中和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骆浩君表示,中欧需要携起手来形成对环保的共识:“我们举办类似活动的目标就是说服更多的伙伴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中国计量大学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虞伟认为,举办中欧气候实验性课程的目的在于促进青年学生对气候问题的关注:“我们这门课的主要目标人群是对气候议题感兴趣的青年,不但传授气候变化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低碳思维,更要让他们把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带动身边的人践行环保理念。”谈及这项工作面临的挑战,虞伟说,主要困难在于如何扩大受众群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环保事业。

与会专家认为,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危机意识还不够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室主任阳平坚希望中欧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科研、教育合作进一步深化,也期待类似的国际交流和研究型课程越来越多。

“未来的中欧气候实验性课程需要扩大覆盖面,比如设计适合中学生的课程体系和表达方式,让青少年及早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培养更多气候行动青年先锋。同时,我们也希望跟政府和相关企业深度合作,孵化气候行动项目,共同探索气候变化的应对之道。”虞伟说。

本届中欧气候实验性课程由中欧伙伴交流项目、中国计量大学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旨在以多元化、动态的方式阐释中国和欧盟的气候政策。来自欧盟和中国的7位讲师用48节课程介绍了气候行动的不同方面,包括气候政策、公众参与、气候安全、气候沟通和低碳规划等,共吸引了国内外600余名学员参加在线培训和实地调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