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

乡村教师日志丨段雅琳: 用心播种, 朵朵花儿向阳开

【人物】

段雅琳,女,1989年出生,现为张家界市桑植县贺龙中学英语教师。11载乡村从教路,洒满了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诚,以及对乡村教育事业的挚爱,曾获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颁发的“2022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荣誉,湖南省教育厅“2022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荣誉,并获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

【日志】

4月23日,今天真是值得开心的一天。小坤又给我发了消息,说今年报名参加了乡村支教,还成了支教团“团长”。他自豪地说,自己越来越有老师当时的“范儿”了。这句话,把我逗笑了。

看着我给他的微信名备注——“小坤(2016年扬帆班学生)”,这几年的从教点滴顿时涌上心头。

2016年,我27岁,成为了扬帆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由民建上海市委会、上海民建扶帮公益基金会、民建湖南省委会与我校共同开办,当时有50名孩子。

还记得刚成为班主任时的忐忑与不安。虽然这些孩子成绩都不错,但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有些自卑、敏感。

我不是留守儿童,无法感同身受,唯有换位思考。

我索性住在了学校。从早上6点起床直至深夜孩子们关灯就寝,睡前的聊天、深夜的急救、半夜找上门的倾诉、周末的校园欢愉时光……有时候,我也快分不清自己是“段老师”“段姐姐”,还是“段妈妈”。

越是相处得亲密,便越是能感知他们的诉求。10多岁的孩子,无非是想多一份陪伴和理解。我愈发觉得,自己是如此被他们“需要”——常年缺乏父母关爱,他们需要他人发自肺腑的关心;时常萌生消极态度,他们需要有人引导乐观前行……

我觉得,家境条件怎样,并不是决定孩子未来出路的唯一因素;是否能向阳而生,才是他们能否走上坦途的关键一环。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小琳。

她是2016级扬帆班学生。刚来时,她对周围充满“敌意”。我偷偷问过她原因。原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她只能由奶奶照顾,因此总觉得“世界亏欠了自己”。

小琳性格很拗,我便在周五的班会上给全班布置了一项作业:让他们记录一个在家中看到的细节。

第二周周一的早读,我第一个打开小琳的作业,没想到她记录的是奶奶苍老的脚,居然还画成了简笔画。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奶奶的陪伴是多么沉甸甸,她逐渐在老去,而我却还没学会珍惜。”这是她当时简短却朴实的感悟。

小琳后来的确有了变化,虽谈不上令人惊艳,但越来越阳光,我很高兴。

“纵踩淤泥,也要心向光明”,这句感悟由小琳而起,我把它写在工作日记上,此后时常与孩子们共勉。

遥想刚刚成为教师的时候,我以为我的生活更多的是“云淡风轻”。可渐渐地,只要想到孩子们其实都有各自的理想和追求,而在成长路上又是如此需要有人为他们扫清藩篱,我便会不自觉多做一点。

有人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没承想,有一天,我也成为了“成就他人”的人。

2019年,第一批扬帆班的孩子们初中毕业前夕,我鼓励他们去报考定向师范生,没想到当时有30多个孩子积极报名,最终13人被录取!3年后,班上剩下的孩子参加高考,厦门大学、湖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不少人迈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学府。

2016年第一个扬帆班起航,2019年第二批少年接续奋进……算下来,在贺龙中学的大部分时光,我都给了扬帆班的孩子们。如今,他们有人正在高校深造,有人已站上乡村学校讲台,有人仍在高中阶段逐梦前行……

心里播撒花种,人生才不会荒芜。我很庆幸,自己能成为引导他们向阳生长的人,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他们驱散阴霾与障碍。

玫瑰藏于盛夏,谷底也会开花。我很自豪,学生们都在各自赛道上奋力奔跑,一身少年气;也都在努力装点属于自己的人生,满腔青春情。

其实,我们的情谊是在双向奔赴中累积,怎么能说只有学生“需要我”呢?时光如白驹过隙,我从青涩到成熟,从忐忑到稳重,不也依仗他们给予的信任吗?

做好教育,本就需要师生间互换真心、相濡以沫。唯此,才能共同耕耘、收获良田。

小坤刚刚又发消息来了。他说想写一句话在卡片上,送给支教学校的每一个孩子,但不知写什么好。

“花会沿路盛开,你以后的路也是”,我忽然间就打出了这行字,发给了他。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整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