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现在的孩子为啥不早恋了? 高中班主任总结的4个原因, 令人深思

作为一名85后,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8个人的宿舍,每次晚自习放学后,总有2个人不见身影,迟迟而归。

当然,作为舍友,我们都知道她俩是去操场上与男友约会去了,宿管来检查宿舍的时候,我们也会替她们“打掩护”,尽量不让老师发现他们“早恋”的行为。

尽管我们都知道早恋是不正确的事,是会影响学习成绩的,但是身边很多同学,都会在上高中后陆续扎到恋爱的诱惑中去。

比如,我刚才提到的那两位舍友,其中一个没早恋前,成绩一直是我们班里的前五名,考个本科应该没什么问题。

但就是因为与高我们一年级的学长谈恋爱,成绩一落千丈,后来,甚至还发展到跟男友一起偷着去校外租房同居。

结果,舍友与男友同居不到两个月,就意外怀了孕,最后被双方父母发现,一个办了转学,一个办了退学,大好前程就这么毁了。

此事发生后,学校也经常严查过一段时间,每天晚上下晚自习后,学校操场上都有执勤老师拿着手电筒在各个角落转悠。

那段时间,因为早恋被抓的同学一波又一波,家长也一而再再而三的往学校请,但效果却不怎么样,我们宿舍及隔壁宿舍的几个女生,该早恋还是早恋。

好像老师、家长管的越严,他们反而觉得恋爱谈的越有意思,越有意义。

记得那时的我们,高考结束后直接订婚的比比皆是,不像现在,两个普通高考生竟能因为这事登上热搜。

由此可见,现在的人们,已经习惯了早恋在校园逐渐消失的现象。

曾经的高中同学,在我所在的城市当高中班主任,她曾表示,现在他们已不像我们那个时候的老师,还需要担心孩子的早恋问题,因为现在的孩子很少有早恋的现象。

早恋现象为什么会在校园里消失了呢?朋友总结了四个原因,真的是既现实又扎心。

第一:学业压力大

记得我上初中高中的时候,学业压力虽然大,但也就初三、高三压力相对大些,老师抓的相对严一些。

反观现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期中考试还没考完,整个三年级下学期的课程就全部学完了。剩下半个学期的时间,就是复习、刷题,每周有周测,每月有月考。

学习压力之大,堪比我们当年的初高中,更别提现在的初高中了,说实话,我都不敢想象女儿三年后,面临的将是多大的学习压力。

关键是,很多初高中生,为了提升成绩,还要去上各科课外辅导班,每逢周末节假日,别说出去跟同学恋爱了,连睡个饱觉都有点奢侈。

第二:娱乐方式多元化

相比我们那个年代,现在的孩子可玩的、能玩的娱乐项目真的多太多了。

比如我跟我女儿吧,记得我上初高中的时候,网络还不是很发达,上个网还需要去网吧,玩个电子游戏还需要去游戏厅。

关键是当时学校周围的游戏厅和网吧还查的特别严,所以平时有点时间想去玩,就是约几个同学一起去爬爬山,逛逛街,如果男女同学都有,爬着逛着说不定就会早恋。

现在的孩子,别说没时间爬山,逛街了,有点时间,你逼着他出去他都不愿意出去,在家看个电影,玩个游戏,跟朋友视频聊个天,就完全可以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了。

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导致他们根本没机会跟异性见面,怎么可能早恋呢。

第三:孩子过于早熟

我们那个年代,都上初中高中了,还不知道男生的身体与我们到底有什么不同?

反观,现在的孩子,从两三岁开始,父母就开始性教育启蒙。

就像我家女儿,才上小学三年级,就已经知道了男生和女生的身体结构有很多不同,并且也通过绘本、视频对男生的身体有了初步的了解。

对异性的身体构造早就没了好奇心,此外,他们还通过各种渠道,比如绘本、视频、动漫等,获取到各种关于恋爱的信息,对早恋的利弊从小就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所以,就算周围有喜欢的异性,也能以更成熟的心态去面对,将更多精力放在学习和成长上。

第四:父母重视家庭教育

我们那个年代,大多数父母学历相对都较低,而且经济条件也不如现在好,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关心我们的学习,更别提对我们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了。

所以,即使我们出现了早恋的行为,父母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任其发展,甚至火上浇油,愈演愈烈。

但是现在的父母,初高中的孩子,父母都是70后、80后,学历相对50后、60后父母,普遍有了提升。

对于家庭教育,他们懂得更多,也更重视,在对孩子的情感教育方面也十分上心,一旦孩子有了这方面的困扰,他们能及时发现,予以分析和帮助。

所以,有了父母的教育和帮助,孩子们也能尽早的将早恋的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写在最后】

教育家贾志航曾说:“孩子早恋是长期以来困扰家长的一个家教难题。”

早恋现象的减少,对家长、学校、社会来说无疑是利大于弊的。

因为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早恋的结局并不美好。

作为父母,如果您发现了孩子早恋,不必惊慌失措。

尊重孩子的感情的前提下,告诉孩子这种感情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让孩子从感情的困惑中逐渐解脱出来。

切忌对孩子的异性交往和情感进行粗暴的封杀,因为这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可能会激起孩子的逆反而使其走向另一个极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