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学位服演变: 历史长河中的华彩篇章

产学研王教授视点 学位服的发展历史和演变是一个丰富而多元的过程,它跨越了世纪,见证了教育制度的演变以及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知识和学术的尊重与追求。以下是学位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一、起源阶段(12世纪至13世纪中叶)

学位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的欧洲。当时,神职人员因在户外或没有暖气设施的教堂上课,为御寒而穿上了一种名为cappa clausa的大长披肩。

1222年,斯蒂芬·兰顿坎特伯雷大主教(Stephen Cardinal Langton)正式将这套服饰定为神职人员的专用着装。

随着宗教的发展,教会设立了教区学校,许多教师由教堂教士兼任,因此着装也逐渐与神职人员相同。这套服饰不仅成为神职人员的标志,也逐渐被教师行会所认可。二、逐步规范化阶段(13世纪中叶至16世纪)随着大学的兴起和大学制度的形成,大学成员的着装开始逐步规范化。鉴于cappa clausa和pallium等服饰被世俗教师穿着使用的增多,神职人员开始逐渐舍弃这些着装,转向更为简单和实用的cassock长袍。

学位袍逐渐从神职人员转向了学者的特定着装。到1321年,科布英拉大学(University of Coimbra)正式规定学士、硕士和博士都必须穿着纯色长袍,这标志着学位袍作为学者特定着装的正式确立。三、具体规范形成阶段(16世纪至19世纪)16世纪至19世纪是学位服具体规范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英国,亨利八世统治期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开始对学位服进行更细致的规范。这些规范涉及学位袍的款式和颜色,包括了学位帽、学位链等配饰的规定。

在美国,学位服最早流行于17到18世纪的“殖民地学院”时期。到了1895年,美国首次统一了学位服的服装规范。

随后,在1932年产生了标准的学位服穿着规范体系,并在1959年和1973年两次进行了修订。这些规范体系的建立,为学位服在全球范围内的统一和规范化奠定了基础。四、中国学位服的发展(20世纪至今)学位服在中国的流行始于20世纪中期。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多,学位服逐渐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重要礼服。

1994年,中国正式确立了学位服的规范体系,并在保持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融入了中国特色元素。这些元素包括颜色、图案和配饰等,旨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特色。

例如,中国式学位服采用了交领右衽、无扣系带等传统服饰元素,同时根据不同专业设计了不同的颜色和图案。这些设计不仅让学位服更具辨识度和独特性,也增强了中国学位服的文化内涵。五、总结学位服的发展历史和演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最初的御寒衣物到现代学术界的正式礼服,学位服的演变不仅反映了教育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也体现了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知识和学术的尊重和追求。无论是欧洲的起源、逐步规范化、具体规范形成,还是中国的特色发展,学位服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