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他是董银昭!

董银昭,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2018级硕士研究生,2019-2020学年优秀研究生标兵,曾任电信学部第一学生党支部书记,两次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KDD 2020 Workshop: PAPW 2020大赛Top 5,IJCAI 2019 Workshop: SSMCS最佳论文奖得主;8篇文章被国际会议录用;曾参加ICHI2019,IJCAI2019,KDD2020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并于大会上发表演讲。

在保研至大工攻读计算机专业前,董银昭其实是一名地质学专业的学生。然而,AlphaGo的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他的认知轨迹和志向所趋,人工智能的奥秘和魅力深深吸引着热忱满腔的他,“我渴望了解并从事相关研究,渴望拥有一个自己的机器人,也期待从事最前沿的科技研究。”因此,在大三那年,毫无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他以非凡的魄力和勇气,开启了崭新学海征程。从自学数据结构、C语言、机器学习等基础知识,到汇总国内计算机夏令营的信息、跟踪人工智能领域前沿动态和技术更新,再到后来做大量编程技能的练习、锻炼形成学科思维,他一路过关斩将,终于成功获得推免资格。正如同专业的学弟李佳伟所描述的那样,“基本早八晚十,连周末也泡在实验室里。”董银昭是自己的座右铭“天道酬勤,功不唐捐”的鲜活实例。

来到大工以后,董银昭更加发奋,每天分配两个小时在相关网站上练习编程,在同实验室同学的帮助下,补齐了专业课基础知识的短板;主动与导师探讨自己在科研上的想法与瓶颈,分享自己的研究动态,获得针对性的建议;导师还传授他许多关于阅读英文文献的方法以及编写论文的注意事项。就这样,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中算是一位新人的董银昭,逆风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专业新秀。

董银昭选择基于强化学习的智能决策作为研究方向,主要应用于智慧医疗和机器人行为控制。“这个领域充满乐趣和挑战,”他侃侃而谈,“我们设计算法,来优化、解决现实中的连续决策的问题。机器人和医疗是两个完美的应用场景。”面对智慧医疗研究过程中的海量数据和病人特征,如何高效提取处理数据是一大难题,他们的研究团队利用机器学习的原理对原始数据进行补齐、筛选、分类、归一化处理;针对机器人的动作状态空间具体难以训练的问题,他带领团队设计结构化分解的方案,将每个机器人按照运动关节划分,把每个关节当作单独的智能体来训练,成功降低了状态动作空间的探索难度。于他而言,科研的趣味,在于过程,也在于结果,在与层出的研究难题和窒碍瓶颈的较量中,他像一位手握利刃的勇士,一路披荆斩棘,勇往不懈、乐此不疲,终达收获预期成果的光明彼岸。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他会把许多人认为繁复枯燥的学术科研视为“大学生活里的调味剂”。

在学校之外,董银昭多次出席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参与赛事并取得优秀成绩。其中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19年去澳门参加的IJCAI会议,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世界顶级的学术会议,也是他首次在如此规模之大、规格之高的会议上发表演讲。在众多学术前辈面前,他紧张不已,与学科领域最顶级、最具权威的专家们面对面分享交流的机会弥足珍贵。“除此之外,还有世界各地的企业巨头们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最炫酷的技术方案。”这次的与会经历,也让他意识到,科研切忌闭门造车,而需要交流心得、共享经验,董银昭也从此珍惜每一次参加专业学术讲座、会议和访学的机会。

当然,热衷学术科研的董银昭也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他秉着“运用经验、服务同学”的初衷,担任了电信学部2018计算机生物第一学生党支部书记,合理分配时间,高效安排、处理支部的工作;在学习和科研上,他尽己所能耐心为有需要的同学答疑解惑,提供实验设备。乐于助人、平易近人,是身边人形容董银昭的高频词。

有温润君子的品性和善意,有热血志士的胆魄和气性,也有端方学者的求索和坚毅,这就是董银昭。他笃信“天意会厚报勤奋的人”,一直在新兴科技的前沿领域脚踏实地学习、探索、耕耘。

为大工学子点赞!

文字作者|张筹予

图片作者 | 受访者提供 胡琛浩

排版 | 杨林

责任 | 周学飞 任亭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