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称为“高地”的西城区,教育资源均质化正在加紧推进。
7月2日开始,西城幼升小的学生家长,最怕的就是电话铃声响起。因为很可能,接到的是学校调剂通知。
“西城学区暴雷”之说频繁出现在各家媒体、自媒体的标题里,家长们忧心忡忡,一怕孩子去不了理想的学校,二怕自己重金买来的“学区房”失去“学区”贬值。
当天,小萌君的朋友圈也立马“炸了锅”
小萌君的朋友,正是接到调剂电话之一的家长。“去年年底刚在德胜买了一套学区房,结果今年7月就被通知调剂到相邻学区的‘渣小’了。但是房子买都买了也没别的选择,只能认了。”
“心理落差很大”,朋友形容,就好比广内学区里北京小学和回民小学的差别。与多位被调剂的家长交流之后,他总结为“调剂随机性大,毫无章法,无法预判。”
如今一个月已过,“西城学区”给楼市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知名学校周边的二手房,还好么?小萌君决定,用实探,为大家还原最真实的市场现状。
01
月坛、德胜出局
宁愿赔50万 也要退掉刚买的房
“我们从7月初到现在,基本没有客户进店咨询。”月坛片区门店中介小王坦言。
小萌君到达该门店时已接近中午时分,大约有4、5名员工上班,不过手头都没有在接待客户。据小王介绍,7月初至今,月坛这边的二手房成交价每平下降了近1万元,但成交仍不乐观。
拿此前片区热门的三里河三区举例,一套48.5平的小两居,当前报价750万,比之前的价格下调了30万,但房款仍还有10万左右空间可下探。这类房源在中介看来属于“挂出秒没的”房源,如今“跳水价”依旧无人问津。
小区楼龄已超70年,但因对口三里河三小,此前一直是家长优选
无独有偶,洪茂沟小区的小二居,从6月4日到7月25日,房主先后降价5次,最后一次性降了31万,总共降了有110万,但至今仍未成交。“很明显,7月的这几次降价是受到入学政策影响。”小王表示,“更有人宁愿赔50万,也要退掉刚买的房。”
与月坛境遇类似的还有德胜,此前小萌君在实探时中介推荐的新风南里小区以及马甸南村小区近30天来,基本已无人“光临”门店,观望情绪浓厚。
02
广内、牛街后来居上
“房价每平涨了5000-10000元”
原本以为整个西城学区房市场都在下行通道当中,但没想到的是,月坛、德胜“爆冷”反推高了广内、牛街二手房成交价。
“综合二手房的位置、户型大小、楼龄以及装修程度,平均涨了5000-10000元/平吧。”我爱我家牛街店中介小朋表示。
以牛街西里小区为例,根据以往成交均价来看小区整体成交均价约在9.2万/平,政策落地后,均价提升至9.5万/平,更有部分房源单价突破10万。“这套低楼层东南向57平一居,总价578万/套。因业主并不愁卖,所以只接受全款支付,并且这也是看房的先提条件。”小朋说道。
另外,目前广内、牛街二手房价格可谈空间都不大。南横西街一套56平小两居目前报价680万,最低报价约在660万左右;似海怡家约65平大一居,总价615万,仅有10万元空间。
与西城的“老破小”不同,广内、牛街二手房楼龄多集中在2000年前后
但实际上,此前除北京小学外,因康乐里、回民小学等学校生源常年招不满,与这些小学对应的南横西街、牛街西里等小区也不存在一房难求现象,甚至淡季门店可能3-4个月都开不了一单。
在小萌君询问之下,发现广内、牛街价格走高,一方面因为热门的德胜、月坛受政策影响过于强烈,部分生源已经“转移”到这边了,以至于出现如此明显的反差现象。
当然,广内、牛街价格走高也不全是受学区影响,还有正在建设中的19号线设有牛街站,也吸引了很多租房、买房的人来咨询。“地铁开通之后,这里房价肯定还能再涨点。”显然中介小朋很看好片区未来走向。
临铁、位置核心、租金合理,牛街更具性价比
03
“高地停滞”
二手房成交价暂无波动
二手房价格,也可以看作市场供需的体现。需求多,价格就会走高,需求稳定、减弱,价格又会降下来。
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从数据上,月坛、德胜二手房并未像中介形容的那么“冷”,成交均价基本没变。
例如优质学区资源较多的德胜,7月5日二手房均价约在16.46万/平,7月26日再看时为16.6万/平,基本没有变化。月坛也是房价走势趋于平稳,稳定在14万出头。
之所以看不到变化,中介小王直言,无外乎是因为“学区遇冷,买房也无法保障能上对应学校。现阶段都在观望,二手房无人接盘。”没有成交,成交均价自然没有变化。
但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学区占坑”盘,荣丰2008。据中介反馈,广外片区教育资源更为均衡,因此受到的影响相对很小。该小区近期成交稳定,价格也未出现明显波动。7月5日该小区20平一居就在385万-387万/套,单价19万+,与当前报价基本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7月,小区整体成交均价接近17万元/平,但在去年8月,荣丰2008的成交均价,为14万元/平。
毫无疑问,多校划片必定将作为今后入学政策的主旋律。把优质资源平均分配,尽可能的填补“洼地”,降低学区与房产的关联性。
7月24日出台的“双减”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让很多培训机构迅速退场。这样一来,家长或将更加看重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学区选择上势必会更为谨慎。
“学区”仍是刚需。
在今年年初的新闻发布会上,西城区教委主任王攀曾介绍,今年,西城力争增加义务教育学位1.2万个。在德胜、新街口、广内牛街、广外等学区打造多类型的新优质校,有效增加人口集中学区的优质学位资源。
但这1.2万个学位,是否能满足适龄娃的入学需求,还未可知。
从当前形势看,“多校划片”已是主流。相信不少家长都会纠结:是选择“风险更大”的西城,还是会看好教育资源更加均好的东城?
一个保上限,一个保下限。如果是您,会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