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教育,是过度竞争的教育。
因为工资不够优渥,评选职称困难,许多老师的心里充满着困惑和委屈。这种怨天尤人的情绪,和社会舆论中“老师就该无私奉献”的观念两相对照,更加衬托出“为人师者”不易。
但生活总要继续,教育总要奉献,我们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引导。
只是现在的社会风气变了,学生、家长和老师,全都一门心思、不择手段地“为了考试而学”。而且在我们眼前、耳边和手机上,到处都充斥着“低价”、“免费”和“清北名师”的宣传广告。
可是,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小镇做题家”而已。
01
“小镇做题家”。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相信,只要孩子肯读书、爱学习,自然能从书中找到“颜如玉”和“黄金屋”。为此,不惜诱导、逼迫自己家的孩子,从小“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地学习。
体现到如今,就是父母花费大价钱,给孩子报校外补习班,甚至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高考工厂”式的名牌中学。
大家都以为,在颇具经验、更加专业的学校和老师的管教下,只要孩子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备考和应考,整天除了死记硬背就是拼命刷题,那么高考成绩自然会得到长足进步。
问题是,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我们的孩子除了学会考试,还有什么提高吗?
回答是没有,“小镇做题家”擅长的是背书和考试,人际关系和情绪性格,往往都是一塌糊涂。
02
“十全大补丸”。
作为父母和老师,当我们在最应该教会孩子豁达、睿智和开明的阶段,只教会孩子做题和考试,那么在中考和高考时,他或许会不负众望地获得好成绩,可是等他考上高中或大学以后,他会不会堕入困惑、迷茫和痛苦的心境,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不知道为什么而活?
人生在世,贵在自然。
教育事业,更是一场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温暖和关爱。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有理由也有必要给予孩子们童年的快乐,成长的温暖和情绪的关爱。
很多孩子刚开始参加补习,凭借老师的应试经验和补习班的查漏补缺,“提分效果”往往很好,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全班或全年级的大多数孩子都会争先恐后地参加补习班。
这相当于“剧场效应”,也就是说,少数孩子的补习行为,造成了原有班级排名的动荡,使得“站在后排”的学生和家长不得不跟着参加补习班,可是,当大多数孩子都参加了补习班,班级排名又会回到最初的模样。
结果是,孩子的学习负担加倍了,家长的花费加倍了,老师和机构的收入也加倍了。
但是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却从未减轻过。
03
“为了孩子好”?
本来考试只是一个阶段性、片面性考核的工具,教育的实质,应该是全面、有序和理性地培养孩子,提高他们的素质能力、眼光见识和创新能力。
可是,一旦所有的家长、老师和机构都被“功利心”所驱使,丧失了理智和本心,那么我们的教育,自然会被应试教育的“野火”炖成一锅粥。
为了中考和高考,父母、老师和机构给孩子的教育,只有考试。
凡是不可能加分的兴趣爱好,能停就停;凡是和高考无关的课程,想占就占。原本应该“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在掺杂了成年人的急功近利后,孩子们的观点想法和情绪感受,反倒成了“最不重要”的环节。
每个成年人都自以为“为了孩子好”,可是……
然而在“教育乱象”肆虐的如今,“双减”政策的发布,为我们指明了教育“本来应该发展”的方向。
我们的孩子,需要实实在在、真枪实弹的教育,而不是“用成绩糊弄人”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