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与一位来自成都做少儿英语的邓校长交流校区发展时,她隐约透露着对于学校未来的担忧。
在疫情缓解后,她带着团队做了几场招生活动,为了跑赢隔壁机构,抢到生源,她们一度把课程价格压到成本线左右。
“最开始的时候,确实通过活动,通过打低价战获得了一批生源,但目前校区生源呈下降的趋势,各个部门的伙伴也很积极地再维护家长和生源,但还是阻挡不了生源流失的趋势……”在交流时,邓校长言语之中透露着无奈和担忧。
其实,我很能理解邓校长的心情,在疫情过后,不少机构都想着快速招生、回血,来弥补前段时间疫情造成的损失,但往往事与愿违。
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先来看一个选择。
如果现在机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快速招生,装满校区。一条是培养师资,打磨教学。不少机构会选择第一条,因为相对来说这是一条能立竿见影的道路。而后面那条,似乎却不能看到直接收获。
当大家“抄近路”的时候,往往忽视了那些最核心的东西——也许一场低价课能够吸引家长和学生来到校区做初步尝试,但能让他们留下来的却是过硬的师资和教学。
很多教育机构在还没有找到正确方向和目标的时候,就迅速出动,结果却发现走错了路。
慢下来,才能得到快速发展
想要自己的机构快速发展无可厚非,但很多校长想不到的是:慢下来,才能得到快发展。
慢下来,先定一个正确又靠谱的目标。很多机构会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做到行业第一或是快速回血,可做到行业第一以及快速回血的标准是什么?这样模糊的目标等同于没有目标。
做到行业第一,不如先在半年内把续费率提升20%。这样可量化的目标才能称之为有效目标。
在确定好这样一个具体目标后,接下来就要来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对于这个目标来说,先要分析现状,了解学校现在的续费率是多少。接着就要制定可落地的方法来提升续费率从而达到目标。比如可以针对老师进行一些提升教学能力、续费能力的培训,提升学校的服务水平等。
策略之所以能称之为策略,就是它有取舍,有侧重。当定好一个确切的目标,并有了制定合适的方法后。相应的团队在一段时间之内就应当专注于目标,通过执行制定的方法,不断缩短现状与目标之间的距离。
机构要获得快速发展,沉下心来制定出合理的目标很重要,在该做好口碑的时候,就不要先急于扩大校区,根据校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当有不同的目标。
另外,机构在确立目标时,还要能抓住核心目标。任何事情只要抓住了核心,都能够事半功倍。
慢下来,从培养硬核师资力量开始
无论是多大体量的教培巨头,当我们回顾他们最初发展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核心关键,那便是师资建设。
在好未来发展的初期,张邦鑫并未进行盲目扩张,而是先建立标准化师资队伍,做好师资和教学的“品控”,才去各地做校区扩张。好未来在发展的前几年,看似扩张得不够快,但现在看来,它已经超越了新东方,把无数教育机构远远甩在了身后。
与好未来“以慢为快”发展模式不同的是巨人教育,巨人教育曾经是教培行业的“老大哥”,发展极盛的时候甚至把公司年会开到了人民大会堂。可后来巨人教育采用不断并购小机构的形式进行快速扩张,但在扩张的过程中,并未做好“品控”和师资建设,虽然机构看似越来越大,但整体却在不断走下坡路,直到去年被精锐教育收购。
一个学校最重要的就是师资,招生固然重要,但如果本末倒置,校区注定走不远。
慢下来,把校区最核心的师资水平提升上来,可能招生的效果稍微来得慢些,但一旦开始有口碑招生,一旦客户成为学校的“课程顾问”,机构只需用最低的成本,就能获得最快的发展。
关于提升师资水平,其实也可以制定一个能够直接量化的目标,那就是让机构老师全员获得教师资格证,从知识、技能、教师职业化理念和素养等方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而且还能让老师们更有底气,让家长更信任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