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出台,有人叫好有人担忧,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支持者认为,这是让教育回归本质的做法,孩子们的学习就应该主要放到学校的课堂,由于家长过度焦虑带来的校外培训的畸形繁荣,早就应该治理了。
反对者认为,想怎么学、想怎么补是家长和学生的自由,“我们想努力,想多学习,难道还错了吗?”
对此,在共青团中央对于“双减”政策的解读中,有一个比喻个人觉得非常贴切:
“打个比方,国家在控制不合理的‘零食’,但不是一禁了之,而是通过让所有孩子的正餐都吃好、吃饱、吃营养来实现。”
02
一句话,就把一些家长的困惑说明白了。
学生在学校上课,那是“正餐”,课外补习和辅导,那是“零食”。
以前,有些孩子的“零食”已经和“正餐”相当,甚至超过了“正餐”,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过多的“零食”,既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加重了孩子的身体负担。
现在,国家就是想让教育回归本来应当有的样子,减掉过多的“零食”,丰富“正餐”的质和量,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健康。
03
记得当年自己上学的时候,没有太多的作业,也没有听说过补课。
那时候,有一种课叫自习,有一种本叫作业本。
一般,每天上、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一般都是自习课,老师上午布置的作业,中午前基本就完成了,下午布置的作业,下午放学前也能做完。
然后,我们把作业交到讲台桌上,由科代表送到老师的办公室,第二天上课前,科代表又从老师的办公室把作业本拿回来,把老师批改好的作业发给大家。
傍晚放学前,还有一节课叫课外活动,大家可以在教室里写作业或看书,也可以去操场玩。
当然,如果有不懂的问题,随时都可以去问老师。
虽然没有有偿补课也没有课外班,大家的学习压力并不大,但似乎并没有埋没人才,那些天资聪颖的孩子,大多都考上了大学。
04
“双减”之后,孩子们的学习可能和我们当年有点像。
学校将成为孩子学习的主阵地,不再像以前那样,放学就去辅导班,节假日根本不闲着。
而且,在学校里,老师留的作业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做不完。
那么,孩子们的学习是不是要回到几十年前呢?
当然不是。
几十年前那是“放养”式的原始的素质教育,而现在条件更好,孩子们要接受科学系统的素质教育。
比如与“双减”相配套的课后服务,可以为学生提供“菜单式”服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主动选择课外的内容。
还是用“吃”打比方说,现在是既有营养丰富的“正餐”,也有各具特色的“零食”。
05
上海教委负责人在谈“双减”时说得好:一个人补习,提高的是分数,所有人都补习,提高的是分数线!
全民皆补课,除了增加社会焦虑,增加家长和孩子的负担,加重内卷的激烈程度,没有任何好处。
减轻孩子们过重的学业负担,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上,这是正确的方向。
明珠絮语,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