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后,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落地,一些家长表示支持的同时,很多学生和教师纷纷吐槽,表示在学滞留的时间太过长久,非常疲劳。学生厌学、厌校的情绪暴增,学习效率也大打折扣,教师过于劳累,也是叫苦不迭。
中小学到校时间各有不同,但不少学校要求学生7:30到校,一上午除了早读之外还有四节课,直到11:30上午才放学,4个小时的忙碌,学生和老师都已是人困马乏的状态,需要回家吃饭并休息。而越来越多的学校实行封闭管理 ,中午不能回家,11:30——2:30,长达3个小时的漫长中午,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必须要在学校教室中度过。
中午用餐由教师监管,饭后学生便是趴在硬邦邦的课桌上“休息”。如果孩子能睡着,醒来一定是腰酸背痛,半边脸上或红或肿尽是压痕,嘴边淌着口水,脖颈疼痛,久久不能恢复;如果学生睡不着,那必将是场持久且痛苦的煎熬,不能走动,不能出声,只能伏趴在桌子上忍着,因为有其他孩子休息,教师必须严格要求,严厉看管。
这不是学生的问题,也不是教师的问题,而是这不合理的管理方式的问题。硬件不足,没有配备休息的宿舍,却偏要封闭学校,留下全部师生,这是某些领导为了赚取午餐提成所做的“英明”决策;也是很多家长不顾及孩子感受,不闻不问,只为自己清闲的自私之举。
中午留校对孩子身心损伤都很大,吃不好,也休息不好,精力有损,心情不佳,下午听课很受影响。而教师,连闭眼休息一下的时间也没有,一直监管学生,生怕出了什么差错。
漫长的中午熬过去,困顿的下午又开始上课了。下午学生听课状态不好,学习效率也低,已是公认的事实。三节课后,一般到下午5点多,便要放学了,这本来是学生最为开心的时刻,而课后服务又将这个“开心时刻”硬生生向后延长了1到2个小时。
很多中小学,根本达不到多元化的课后服务要求,既无师资,硬件也不足,音乐、美术、手工、体育活动等多元化的课后服务根本难以展开。被课后服务全覆盖之下的很多学生只能在教室里写作业。双减要求下,作业量也少了,写完作业后也只能呆坐于教室之中,生等硬熬。
“快放学了吗?”“几点了?”“怎么还不放学?”课后服务中,学生最多的问题并非学习与知识,而是何时结束这种煎熬。
我们可以回忆自己的童年,愿意在教室里等待放学吗?那种等待的心情如何?如此长时间滞留学校,就是把这种等待的焦虑放大了许多倍。
长此以往,对于学生身心损伤极大,如果不产生厌学、厌校的情绪反倒奇怪了!
下午6:30左右,终于结束了,从早上7:30到下午6:30,长达11个小时,年纪尚幼的孩子怎么受得了,这究竟是减负,还是在增压呢?
而教师来得更早,走得更晚,在校时间更长。如此长时间的工作使得她们身心俱疲,焦虑憔悴,既不能精神饱满地去完成教学工作,又鲜有时间去照顾自己的孩子、家庭,紧张、忙碌已成常态,负担与压力侵蚀着身心!
课后服务,不能只从解放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教育减负的重点应考虑学生和教师,有益于学生、教师身心健康,才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