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的要求下,自九月份开学以来,各地中小学的课后服务紧锣密鼓、轰轰烈烈地全面开展起来。令人不解的是,这项服务开展不久,很多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却叫苦喊累,而参加服务的教师也称身心疲惫。
难道这延时服务只是家长的专属服务,只是解决家长的孩子接送问题,只有家长觉得减轻了负担,而压力与转移到了学生和教师身上了吗?
在实际走访中,询问了一些参加课后服务的孩子,确实很多学生叫苦不迭,这也是很多中小学的实际情况。
一些小学,早上学生8:00左右到校,上课上到11:30左右,中午在校用餐,之后便在老师的监管下趴在课桌上午休,趴得腰酸背痛,手脚麻木,时间久了颈椎也疼痛。
熬到下午2:30左右,又开始上课,虽然是无精打采、昏昏沉沉,听课效率不高,但也得硬挺着坚持到4:30左右。这本是到了放学的时刻,可课后服务的孩子们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课后服务再次延时,把放学时间往后推延了1到2个小时。
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之下,小学生的作业量不超过1个小时,大部分孩子不到40分钟便完成了作业,而一二年级的孩子更是没有书面作业。很多学校课后服务硬件并不达标,师资力量也欠缺太多,根本没有多元化的音、体、美等艺术、体育类的课程,只能在教室写作业,写完后便是教室中毫无意义地坐等苦熬。
一直等到天色渐暗,肚子咕咕叫了,6:00以后才有家长陆续来接,才能离校。
一天要在教室中度过长达十个小时,这对小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煎熬,更是一种摧残,学生能不叫苦叫累吗?
而初中的学生到校时间更早,很多都在早上7:00以前,放学时间则更晚,有的学校还有晚自习,到晚上8:30以后才能回家,一天在校时长甚至可以超过12个小时。这种长时间的困学,怎么能不使他们心生厌倦,叫苦连连呢?
好的教育要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体会学生感受,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率,而并非在校苦熬,虚度、空耗时间。
课后延时服务,也将教师在校工作时间延长,工作量也随之加大。弹性工作制还没实施,实际工作时间已然弹长。
教师除了日常教学任务,还有迎检工作,学生安全工作,扶贫工作,家访工作,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志愿服务任务,以及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大大小小的会议……
一天到晚本就忙得不可开交,又迎来了课后延时服务任务,这对于不少一线教师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工作、生活更加疲惫不堪。
很多教师的疲惫,消磨了教育热情,降低了教学质量,这难道对教育教学、教书育人没有影响吗?
好的教育也要深入了解一线教师实际情况,倾听教师意见,体会教师感受,了解她们的负担与压力,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不应该把所有社会、家庭的任务都强加到教师身上!好的教育决不能让教师身心疲惫,负重前行!
教育的改革与进步,要以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基础和前提,同也要注重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不是以家长的要求为依据制定教育政策。教育的核心终是学生与教师,课后服务也决不能成为只解放家长,却加重学生和教师负担与压力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