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内卷的年轻人,名牌大学里平庸者
颜小二作为95后,见证了祖国的高速发展,看到了最美的时代,也感受到了新一代年轻人的压力。学历在贬值,曾经“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渐渐被打破,虽然人们依旧重视教育,但是越来越多“别人家的孩子”捧着一张985、211文凭陷入“焦虑”。
在大学校园里,这些曾经在考场上叱咤风云的“考霸”似乎非常平庸,毕竟在人才与人才的较量中,优秀者总是少数。
在社会上,引以为傲的985、211文凭可能可以帮助许多同学敲开部分公司的大门,但是更多人却在“高不成低不就”间徘徊,着实打击。
对于平庸的985、211学子来说,他们身上“别人家孩子”的标签让他们倍感压力,因为他们肩负家人的期望,而旁人的注视更像是不怀好意的“监视器”,一旦他们没能拿出“别人家孩子”应该拿出的成绩,于是“看吧,光读书有什么用,还不是找不到工作”这类难听的话,便呼之欲出。
这种情况不仅限于名校学子,大学生普遍都在这种怪圈中徘徊,只是在名校光环的加持下,985、211学子碰到这种情况,会更加明显一些。
2、内卷下的“低质量”,降低了学子的“实干本领”
要说名校学子种种压力背后的诱因之一,颜小二认为,学生之间的“内卷”风气,让他们浪费了大好年华,荒废了自己的“实干本领”,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现在二三十岁的朋友应该有体会,从学生时代开始,社会上越发严重的“表面功夫工程”渐渐流入大学,许多学生为了拿高分,老师布置2000字论文作业,他们可以翻倍上交,至于有没有效果?当然是无用功更多。
在这种功利效应下,别的学生也“被迫营业”,盲目叠加作业的数量而不在乎质量,很显然,这种“表面功夫”是一种不良风气,迫使年轻人浪费时间。
说起来,颜小二也曾被这种“内卷”被迫营业过一次。
我记得是自己研究生时期的一门课程的结课作业,当时老师给了个主题,要求做21页PPT,颜小二老老实实做了二十一页,但是我的同学们清一色做了四十多页,于此,那堂课我“光荣”地被老师批评,要求重做,不然就不及格。
虽然我觉得重做一点意义都没有,但是碍于学分和老师的面子,我“被迫营业”了一个下午,重新做了四十多页的华美PPT上交,这才有惊无险地度过这次课程考核。后来,每次交结课作业,我就养成了“打听情报”的习惯,先问清楚同学写多少,再决定自己写多少。每次想到这个回忆的时候,我只能苦笑,因为我也不想,但是没办法,为了“生存”。
那么我们把话题回到“内卷”上来。在这种内卷之下,老师布置任务的合格线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卷氛围下同学们心中的“出位线”,如果天真地按照老师布置的标准来,坚决不做花里胡哨的无用功,这时,“实事求是”的你,就会从良好跌落至不及格。
在这种不切实际、用数量表明自己质量的“低质”下,如果时间长了、频率高了,这种做无用之事而不考虑实用性、实效性的思维定式会逐步形成,大学四年在能力培养上,学子们趋于注重“表面功夫”而“内在空虚”,这样的大学生毕业以后,所谓学历就真是只是一张纸了,如何能不焦虑呢?
3、何必在乎别人贴的标签
名牌学子的焦虑,还在于自己身上的“标签”以及旁人的期待,似乎985、211毕业,在小城市一个月拿四五千,就是“读书没用”?似乎985、211找工作就不用投简历,不用和几百个面试者PK,然后轻而易举就拿到自己心仪岗位的入职邀请?
这个社会,我们能不能获得我们心仪的岗位,除了学历、能力,还有人脉等因素。许多时候,所谓的“没有拿到好岗位”,不是能力和学历的问题,而是人脉这座大山挡在前面,只有极少数能力出众的天子骄子才能一路过五关斩六将,逾越人脉大山。
但可悲的是,能力一塌糊涂的名校学历学子,靠着人脉进入某公司的情况,非常常见。因为从研究生开始,名校中靠人脉录取的现象,比一般院校更为明显,而有些名校培养学生的敷衍程度,真是不敢恭维。
我深刻地记得,在我毕业找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我身边的一位学中国哲学的211硕士说佛学是迷信,我瞬间就知道她三年什么都没学;而另一位211硕士,在她论文答辩的前一天,她问我论文综述是怎么做的,论文引用是怎么标的。实话实说,这样的名校硕士,质量有多高呢?
当然,这种现象有,肯定不是全部,但是绝对也不少。
所以,如果是自己能力不行,焦虑是正常的,那就再反思中提高,因为如果不想生活过得一塌糊涂,同时不擅长陪笑、拍马屁,那么在能力培养上浑水摸鱼是肯定不行的。
其次,如果能力到位,但是碍于身上的“标签”,颜小二觉得,没必要苛求自己做那个天之骄子,不必在乎别人的看法,你的生活还是你自己在过,有自己的计划就好。同时对自己的认知要保持足够的客观和理想,不要盲目自我否定,也不要盲目自信,自信得有,谦逊也得有。
所谓学历,真的只是敲门砖而已,而能力,才是真正可以帮你顺利获得你想要的生活。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