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如何不被情绪影响, 摆脱焦躁混乱局面? 医学博士助你为你筹谋划策

为什么你容易被负面情绪击垮,而他却能及时调整心态?区别在于能否排除、整理情绪。如果你不能控制情绪,被其带走理智,就会沦为情绪的奴隶。

被上司训斥后,一直无法平息怒气;失恋后,迟迟无法走出来;看到负面信息,很容易影响心情……生而为人,很难不抑郁,只是一味地压抑或隐藏情绪并不是解决方案,我们该学会如何快速摆脱负面情绪,及时整理内心,将被情绪影响的痛苦化为前进的动力。

《好情练习手册》就针对现代人生活、工作中太多的情绪问题,提出了28个日常小练习,助你治愈所有不开心,做一个内心强大、情绪稳定的人!

这本《好情练习手册》是日本知名精神科医师、心理咨询专家西多昌规所著,他运用脑科学、神经科学知识,解析人会被负面情绪长久困扰的原因,首次探讨现代人的“情绪修复”主题。

与其他书不同的是,西多昌规针对情绪产生的原因,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的有效管理情绪,28个实用性技巧能及时治愈你脆弱的内心。

西多昌规博士,不仅仅是精神科医师,而且还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员、斯坦福大学医学系睡眠、身体节奏研究所客座讲师,持有日本精神科学会专门医师、睡眠医疗指定医师的认证。

一般人面对压力,不是妥协就是与之硬碰硬,结果不是两败俱伤就是缴械投降。其实你换个方法,给自己一个期限与其共存,藐视它,降低负面情绪有影响,用“自我行动”来打破当前痛苦的现状,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属于你的快乐风景。

市面上关于“完美主义”的著作有很多,美国肯塔基大学的苏珊娜・西格斯特姆博士建议,将完成目标定为八成成功,剩下的两成留给“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乐观心态。借由这样的想法,产生面对困难的力量,我们才能够不被情绪左右,激发面对困难的能量。

西多昌规则是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出发,直接开门见山从7个角度指出被影响的人与不易被影响的人的区别。随后又从9个方面进行分析,让你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情景下,明明白白地行动,以习惯来治愈。

一、理论思考,接受现实

“情绪不稳定”是很多人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因为你差劲、脆弱、不够强大,作为普通人,谁都会有很多不那么幸运的时刻,所以沮丧、难过、挫折,这些发生的时候并非全部都是自己的问题。

当你明白这是一个大众性的共识后,你就能理性看待,不至于陷入思维执拗的倔强。

职场上容易被情绪影响的人,总是在为别人而忙,缺乏“自我效能”,所以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在自己的世界里,过度解读别人的意思,用非黑即白的标准来处理问题。

大多的完美主义者,思维也存在非黑即白。这种二分思考法,会拉低自我评价,令人心情抑郁。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明明想要,却不表达,装矜持,对别人充满期待,认为别人能猜中自己的心思。可没有人是你肚子里的蛔虫,知道你想啥要啥。

容易被情绪影响,其实是大脑的本能。越想“不被影响”就会越“被影响”。

二、人会被情绪影响的原困

人总是习惯把负面信息留在脑中,越是负面越想要了解。这出于生存本能,人类天生就会很快忘了好事,却对“不愉快的事”记得很清楚。

主要是因为人的大脑分为“大脑皮质”和“边缘系统”两部分。而记忆却是“边缘系统”中动物性的部分所造成的。

曾经有人用猴子做实验,去除了它的大脑边缘系统中扁桃体,结果手术后的猴子,对危险没有感知能力,竟然主动靠近狮子、眼镜蛇等比它强大的敌人。

在生活中,越是不让你做的事情,你反而会越好奇,这其实是“卡里古拉结果”。这个非正式的心理用语,与一部电影《罗马帝国艳情史》有关,越是禁止的东西,越能引发大众好奇,产生了稀有价值,更让人想去尝试。

一般人控制情绪时,都会习以为常地选择正面应对,但这种处理方式与人类的本性不符,所以越是压抑,越是想蠢蠢欲动。

反而适当地接受则不会让人很累,还会让情绪脑平静下来。所以懂得放下不是忘记,它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三、用行为塑造习惯

如何去练习不被情绪左右,不成为情绪的奴隶,让自己做主?这里面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阿德勒心理学,他认为所有的感情与行动都是有目的的。

因为被情绪影响而痛苦,内心却不想改变,所以不得不背负这种心灵创伤。

其实你之所以烦恼,不是因为你无法改变什么,而是因为你从来都没有主动地去想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所以说,不要动不动就把错误归结于别人,而要想当事人的原因。 毕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

要想通过行为改变,就必须培养一些放下情绪的行为习惯,提高你的抗能力、思考能力、沟通能力等。

莎士比亚说:“习惯虽然可以是一个使人失去羞耻的魔鬼,但是它也可以做一个天使。”要想习惯成为一个天使,关键还取决于你的行动。

与其深陷过去的“创伤”不如抬头看天,采取有建设性的行动。

最后分享萨克雷的一句话: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情绪需要的是疏导和流动,而不是强行控制,不要陷入自我内耗的泥潭里去。

1、降低对他人的期望值;

2、只要没触及自己的底线和受到伤害,道德审判不对准他人;

3、常记他人的点滴善意,消解没必要的怨气;

4、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坏事变好事;

5、看重积极的结果,弱化过程中的细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