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学生中涌现大量“伪复姓”, 家长出发点挺好, 不料给孩子带来麻烦

姓名,往往会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如果以姓名为原点,画一个坐标轴,我们会发现,在不同时期,中国人的名字高度集中于某些词汇、某种意向的表达。从八九十年代的“建国”“华强”,到女孩的“霞”、“丽”、“楠”,再到00后的“梓”、“辰”、“轩”等等,姓名的时代特点格外明显。

如今时代发展,90后甚至00后都为人父母,在给孩子起名字上,往往可能抛开过去一些封建思想,起得越“不一般”越好,可能是上一代的名字不少“撞衫”,让新一代的父母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必须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标记。

每年,都有大量的新生入学,第一堂课,老师会先“认人”,同时让大家自我介绍一下。最近不少中小学教师发现,新入学的学生中,现在的学生有四字名字的越来越多。可老师仔细一看,却发现这并非真的是复姓,而往往是加了父母双方姓氏,或者利用某些谐音而形成的“伪复姓”。

在我国复姓并不常见。不少年轻家长认为,复姓少见,而且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带有一点点“贵族气质”。有的家长将父母姓氏结合,给孩子“伪复姓”,其实更多地是希望孩子能脱颖而出,走到哪里都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也是不少年轻母亲希望能在“冠名权”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这也说明了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其实,这样的做法也无可厚非,只是当这种现象越来越多时,也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当这种“特殊”越来越多人去效仿,大家都追求另类,反而会显得平庸。特殊的“四字名字”,在孩子们的学生时期,会引起同学们甚至老师的特殊关注。而当这种关注超出预期,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是一件好事。

从同学角度来说,学生时期大多顽皮,很多孩子会根据同学的姓名“做一番文章”,起外号也变得司空见惯。或者一旦发现学生名字含义与本人情况有差异,就会嘲笑。这给孩子带去了不必要的麻烦。

从老师的角度来说,老师对学生的印象除了名字,更多的其实是这个学生的秉性、为人处世。学生的名字太特殊、太拗口的话,平时无论点名还是提问,都可能带来不便。家长希望孩子印象深刻的目的达到了,却并不一定是好的印象。

特别是个别家长为了追求这种另类,给孩子起名丝毫不考究,有的甚至根据谐音而来,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可能增添了很多父母不知道的烦恼。

名字有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但孩子的成材,更多的是靠自身。

家长为孩子起一个好名字,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处。但对于名字不必过分执着,学生以后能否有出息,靠的是真才实学。

名字再好听,不如家长们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好成长环境,更好的眼界见识。孩子通过这些获得的硬本领,才是以后长远发展的根本。在这一点上,不少家长做得很好。有的家长以身作则,培养孩子写得一手好字;有的家长投入资源,拓展孩子钢琴美术方面的天赋;还有的家长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带孩子游泳锻炼。这些孩子投入到学校甚至社会,往往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一些“太过特殊”的名字,在孩子的求学求职路上,比如重大考试等,涉及填报等问题,过于复杂的名字或笔画,以及古诗词里比较生僻的字,可能会在系统中有空缺,到时候还需要去办理额外的手续才能报考。

因此,笔者建议父母为孩子取名时,充分考虑孩子日后求学求职的情况。即使真的喜欢个别字,想为孩子赋予一些特殊寄托,不妨作为日常的小名,大家觉得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