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
江苏南京一位博士爸爸,经常向两个幼年子女教授中学、大学的知识。
这位“博士虎爸”让两个孩子学习文言文和高等数学,并要求两个子女学习至深夜,其在教育子女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使用侮辱性字眼进行谩骂,殴打,孩子母亲无奈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新闻引起大家热议。爸爸为了学习打骂孩子,妈妈因为丈夫责打孩子而将其告上法庭,这起充满戏剧冲突性的案例在现实中并不多见。
不过,这起事件让大家热衷讨论的,还是一些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抢跑学习”“超前教育”的现象。有网友说:“逼孩子显然比比自己容易!这爸爸肯定明白这个道理!”也有网友说:“看来博士也不一定会教孩子!”不得不说,在网友满是戏谑的回答背后,是对这位父亲超前教育的不认可。
生活中,确实有一些有着高学历的爸爸,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却违背教育常识,超前教育,期待孩子弯道超车。但是枉顾儿女年龄和承受能力,以及孩子是否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味揠苗助长,并不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高强度和难度的学习往往会让孩子觉得学习很难,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以为“超前教育”这种违背教学规律的做法,弊大于利,并不可取。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但是作为家长,也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问问自己,适合孩子年龄段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的,什么知识才是眼前的孩子该学的?应该是符合他们相应年龄段的学科知识。
国家为什么有九年义务教育,很直观的一个原因,就是保护年幼孩子受教育的权力,更深的含义就在于指导家长:处于什么年龄段的孩子,就应该学习什么年龄段的知识。只有这样他们的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跟得上,学习上也才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和负担。
因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不能急于求成。
如今“双减”政策的落地,整个社会的鸡娃焦虑得到了很大缓解,国家对于校外辅导班的规范,也让一些想“抢跑”的家长有所收敛。不过,还是有些家长,依然还抱着过度“鸡娃”的错误观念,在家夜以继日地过分逼迫和督促孩子。
实际上,无论是从政策还是从教育理念,整个社会已经清楚地指出了过度“鸡娃”的危害性。要打消 “超前教育”“抢跑学习”的冲动,从根本上来说,还需要家长们真正尊重学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现实生活中,家长打着“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旗号过度鸡娃,强令孩子超前学习的做法,看似劳心劳力,本质上是一种偷懒的做法。
笔者以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学龄初期孩子的培养,家长更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积极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要做到这些,实际上并没有可以量化的标准,更需要家长专注地陪伴孩子,用极致的耐心和爱心去观察孩子,形成对孩子全面又科学的认识,才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给予孩子最适合的教育。
相比这些前期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只有花心思、动脑筋才能收到的反馈,哪有让孩子学认字、背唐诗、做数学题,更简单有效、立竿见影?
所以,有些家长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应试”和“提分”效果,往往会选择后者,还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好”,这不就是真正的“懒教”和“懒育”吗?
说到底,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抢跑的急功近利,往往只是事倍功半。
在教育孩子之前,先要学会尊重孩子;别让错误的教育方式,误人误己。更不要因为自己的懒惰,选择错误的教育方式,而扼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