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真就没完没了了? “双减”余温尚存, 中小学生却又将迎来“双增”

说到教育界最近的变动,那叫一个风起云涌,而这一切,都与两个字有关——“双减”。

“双减”在实行之初,因为和大众诉求截然相反,所以并没有被家长们放在心上,但随着培训机构几乎一夜之间被连根拔起,家长们才开始惊慌。

然而拔掉培训机构还只是“双减”战斗的第一枪,紧接着,“睡眠令”、“延时服务”等等政策接踵而至,家长们终于后知后觉的意识到:新一代学生的教育,真的要大变天了。

双减为中国教育带来了什么转变?

其实在“双减”之前,很多家长也已经意识到了应试教育下的扭曲现状。以考试为内核,应试教育为轴心,中国家长对于学生的教育已经卷得不能再卷。

家长们为了能够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以启蒙的名义,从小就给学生报名各种思维班、语言班、英语班,甚至为了能够在中考、高考时加分,又给学生报了各种特长班。

小小的年纪,学生却已经承受了过重的压力,而家长们则是一边喊着:现在的学生可真累啊。一边对学生说:现在不累以后更累,然后继续往学生的肩膀上施加压力。

郑强教授对此说过一句话:中国学生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但会“累死在起跑线上”。可这样的“死循环”,不是一个家长看明白了就能够打破的,只有国家的政策能够做到。

因此教育部才推出了“双减”,并且以空前雷厉风行的手段进行落实和推进,为的就是一次贯彻到底,彻彻底底的改变如今一切围绕着“应试”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观念。

教育部想学生和家长认识到“素质教育”带来的多种可能性,也想让学生们拥有更多对自己人生、未来的选择权,但这些仅仅依靠“减”,还不能够完全做到。

中小学生迎来“双增”,家长看法不一

教育部想让家长们认识到成功的多种可能性,但无论中国教育,还是家长和学生都被“应试”的阴影笼罩太久了,如果想让家长们改变观念,首先就要让家长们看到这些可能性。

“双增”政策因此应运而生,和双减一样,“双增”也拥有两个方向的内容。一方面,“双增”捞起了在学校中一直“镶边”的音乐课、美术课以及体育课,让它们重新焕发活力。

从前这三门课也是存在于中小学生的课表上的,但也仅仅存在于课表,学生们可能一学期都见不到几次体育老师的身影,更何况音乐和美术这种纯素质教育科目了,根本不受重视。

但如今则完全不同,增加了这些课程之后,学生们的校内生活会更加丰富,而不是仅仅作为只有主科,只有学习,体育科目的增加无疑会让学生们更健康。

但很多家长不理解为什么要增加美术与音乐这样“无伤大雅”的科目呢?实际上美术、音乐作为艺术教育,恰恰是素质教育开展的最好手段,美育教育也许将会是今后的大方向。

另一方面,学生的课余时间也增加了。这一条实际上也是对上一条的保障,课余时间增加之后,学生们有更多时间进行户外运动,锻炼,或者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丰富生活。

美育教育究竟为何受到重视?

国家在教育改革中一直强调的就是重视“素质教育”,加强“美育教育”,但对于美术和音乐科目的作用和意义,很多家长却还不理解。

美术、音乐作为艺术教育,是最能够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审美的科目,想要让学生们从应试的阴影中脱离出来,首先就要唤醒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而美育教育会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寻找美,而这也是引导学生做出自主价值判断的过程,更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是成长为健全人格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国家的未来,需要的是人才,但不是高分低能的应试人才,而是有思想、肯思考、有创造力的高知高能人才,这是现代社会的需要。

家长和学生都应该顺应这种改变和需求,毕竟社会、教育的发展,必然是对个人有益的,而且更加全面发展的孩子,不也是家长们想看到的未来吗?

今日话题:你是如何看待“双增”政策的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