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
而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双减”也成为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的关键词。
“双减”政策实施的近半年来,学生负担轻了,课余时间多了。但家长心中不免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会下降吗?孩子的课余时间如何合理安排?
“双减”减的是什么
去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双减’减低的不是成绩,不是质量。”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谢家湾学校校长刘希娅介绍,部分家长的担心短期内很难彻底消除,但随着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过去大面积被补习机构裹挟的社会群体的焦虑状况会得到很大改善。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王欢称,“双减”减去的是学生身上不必要的负担,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驱力,实现自主学习。
“双减”政策实施后,校外培训热大幅降温,培训市场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据教育部官网今年2月发布的公开数据,原12.4万个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9728个,压减率为92%;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为87%。第三方调查显示,90%以上学生表示学业负担有所减轻。
“减”是为了“增”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张国新表示,“减”不是最终目标,“减”的本质是在“增”字上下功夫,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转变教学与学习的方式,用高质量的教与学来增强学生未来的竞争力。
去年10月,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为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双减”落实的同时也在推动“双增”,即增加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增加接受体育和美育方面课外培训的时间和机会。
针对如何加强体育和美育教育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给出了建议:“全面增加体育和美育课时,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场地器材等硬件软件建设,优化教师结构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只有补齐短板,大力提升体育和美育教育板块,才能有效推动‘双减’‘双增’政策的落地实施。”
“双减”“双增” 合力育人
“双减”与“双增”相互促进,有着共同的目标,即让学生从沉重繁复的学科学习中解放出来,加强体育、美育、劳动、社会实践,提升综合素质,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孩子全面发展,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同合作。
在家庭教育方面,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指出,家长要扭转唯分数论、摒弃“抢跑思想”。
王欢则认为,学校应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协助家长共同面对学生成长难题。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引领教师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形成育人合力。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文屏镇中心小学校长甄兰芳强调:“对于农村学校来说,配套的家庭教育指导尤其需要加强。”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郑军建议,完善教师培养方式,拓展专业宽度,为农村地区储备更多“一专多能”的教师资源。
对于利如何用好社会上优质的教育资源,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王春法认为,“双减”实施后,在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同时,校外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多样,既有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也有体育馆、运动场等不同的运动场所,都应该充分利用起来。“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例,学生来到这里,可以切身感受到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熏陶。从小培养起身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让文化自信深深融入血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