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报道 2022年国内集成电路人才缺口将高达25万人?《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白皮书》推测的这一数字缺口,映衬到半导体企业校招环节确实产生了巨大的“回响”。
众多半导体企业的HR发出了从事招聘十几年没见过竞争这么激烈的“喟叹”,折射出人才招揽的“大不易”。而从应届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在这显而易见的“卖方”市场,确也有着更加现实的考量与莫名的纠结。
求职“权衡”
无论从哪一角度出发,半导体业都可谓是众多行业中最亮的那颗“星”之一。
提及选择专业原因,本科在电子科大、硕士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专业均是IC的王同学的回答或代表了大多数同学的想法,选择半导体行业直接原因是行业内普遍较高的薪资,其次是行业发展还处于扩张期,发展空间大,对从业者比较友好;深层次原因是国家战略重视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未来的潜力巨大。
对于企业的选择以及考量因素,不同学生亦有侧重点。
作为东南大学材料系的研究生,王同学的希望是进入技术先进和有完善员工培养机制的企业,以提升底层能力。他说,首先要看公司发展前景和职业发展方向,其次是薪资和公司规模。
一位浙大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则希望位于目标城市的公司,在规模和平台层面具有优势,且拥有核心技术,有上升通道,整体薪资在同类公司中位于中上水准。
他还认为,如果能有机会进入华为这一大平台,那未来的职业发展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香港科技大学王同学的想法也很直接:看重公司地点、规模和发展方向,想去房价稍低些的城市,公司规模较大,且研发方向比较热门。他还希望公司能提供自己所期望的岗位,并能从中学到更多的Skill。
他的目标是进入国内比较大的公司,如芯原、翱捷和海康威视等。
还有一位就读复旦大学的张同学,则更看重类似500强之类的巨头,因为他觉得这些巨头的待遇好、福利好,而且加班会少。
爱集微职场负责人韩鹏凯根据调研的资料总结说,学子们更关心薪资、福利待遇水平、公司规模、职业发展方向、公司发展前景等,这些层面学生们是要综合考量的。而如果存在冲突,也会有不同的权重来平衡。
求职“方向”
无论选择哪一家公司,岗位方向是必须要“锚定”的。
对此东南大学的王学生提到,今年求职希望从事IC验证岗位,以顺应时代潮流。
“想切入IC验证领域,是考虑到这一领域适合转岗,需要的基础技术短时间可以掌握,深入学习的空间也很大,未来的发展前景也不错,薪资待遇也处于行业内较高水平。”他进一步解释原因时说。
这里要指出的是,这位王同学的专业是学材料的,但考虑到薪资待遇的问题,也拒绝了有关材料公司提供的Offer。
“其他同学有的选择封装,也有的是工艺,还有一些同学想转做IC设计。”他概括了同专业的同学们的选择,也折射出半导体产业链较长的价值链。
而浙大学材料的同学选择的方向则是工艺研发,专业对口成为最实际的理由。
相对来说,复旦大学的张同学更看好EDA,因为觉得有前景。
香港科大的王同学则认为,数字设计比较有前途,验证也可接受,因前景比较好。“大部分人都想选择数字IC设计,其次是验证,最后是后端。做设计是因为有前途,工资高,但很卷;验证是企业有大量的人力需求,工资也高,但是有基础的较少;后端是感兴趣的不算多,竞争也相对少。”王同学分析说。
尽管只是少数几个同学的“抉择”,但也可从中一窥就业重IC设计、轻代工封测的局面。而且对于包含数字前端设计、前端验证、后端设计、DFT设计等众多岗位的IC设计,更愿意选择前端或验证。
求职“内卷”
可以说,与半导体相关行业的学子们都赶上了难得的“景气”时光,但职业道路上的选择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向左走向右走”。
尽管看上去半导体校招远远供求失衡,但应届生同样面临“卷”的困惑。在王同学的话语中,就些微透露出现实的困境。
王同学发出了求职也很“卷”的感叹,他直言太多的人进入这个热火朝天的半导体行业,而且很多跨行的学子也纷纷涌入。
一家半导体企业的HR也指出,如果校招只招垂直对口、做过相关项目课题的同学太难了,因为数量实在太少了,只能放宽专业,扩大筛选的范围。
“跨行的要么去验证,要么去后端。”王同学提到,“验证这个岗位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火起来的,以前招得人很少,所以很缺人。而后端也差不多如此。相对来说,验证比较偏向于软件,很多转行的会先去学习;后端是不太需要太多基础,公司都会培养的。”
由此,许多其他工科专业的学生也纷纷涌入这些“热门”的数字设计或EDA工作,企业相应地要求自然也是“水涨船高”,结果“内卷”也延伸到了供给侧。
尽管如此,目前看来校招的供需缺口依旧巨大。据数据显示,校招的行业平均Offer率不到20%。如何从供给端提高人才培养力度,发力增量市场填补中国芯片产业人才缺口,或是产业未来发展必然要破解的关键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