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实行的是职称制度,职称制度设计的初衷是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教育活力,提升教育质量。但从职称制度的实际效果来看,似乎并不理想,好像对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作用不是很大。
因为中小学校教师职称是通过评审的方式晋升的,而且晋升者要符合相关的规定要求才有条件晋升,但是符合晋升条件也不一定能够顺利晋升职称,这是因为中小学校中级以上职称都受岗位比例限制,也就是说职称越高,名额越少,晋升难度越大,竞争也就越发激烈。
中小学校教师晋升职称必须符合相关要求才有资格,这些规定中的核心就是要具备各种各样的业绩条件。比如各种荣誉奖励等等,为了这些业绩条件,包括学校领导在内的几乎所有教师都参与到了竞争行列。
我举一个例子,去年秋季某地搞了一次课堂技能大赛,大赛分设一二三等奖,也就是说所有的参赛者都可以获奖,无论哪个等次的荣誉称号,在职称晋升中都可以算作业绩条件的。对职称有用,而且都能获奖,于是所有想评职称的老师都想参加这次竞赛。
按照这次课堂技能大赛的规定,大赛的第一阶段就是学校推荐初评人选,第二阶段当地教研室分学科组织评选。我只说有的学校初评的情况,学校初评胜出之后,无论如何,都可以拿奖的,这个荣誉称号都可以算作晋升职称的业绩条件的,想想看,学校会怎样进行初评工作。
中小学校的老师们之所以角逐职称,是因为职称和工资直接挂钩,高职称高工资。但是成为高级教师的,不是领导就是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学校领导和老教师工作量相对较轻,但是职称工资却很高。年轻教师工作任务重,但是职称工资低,于是那些晋升职称无望的教师和年轻教师纷纷建议取消职称。
纵观世界各国,中小学校实行职称制度的,似乎只有我们国家。纵观国内中小学校,私立学校是不看职称的,教师的工资和职称无关,想要在私立学校挣高工资,只能多干活,干好活,终身从教。竞争职称、职称和工资挂钩的,大概只有公立学校了。
虽然年轻教师建议取消职称,但是高级教师却强烈反对,他们认为,高级教师虽然工资高,工作量轻,但是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是低职称低工资,工作量也是饱和的。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到头来职称高了工资高了是很正常的呀!年轻教师将来不也会老嘛,不也会评上高级职称拿上高工资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