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中美教育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杨振宁教授的回答一针见血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便飞速前进,回想起几十年前,那时的生产力比较落后,普通人连吃饱穿暖都无法保证,但如今的人们不光满足了物质需求,甚至还注重起了精神文化需求。

现代社会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消费层面的变化,更是尤为显著,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托斯丹邦德凡勃伦曾说的,人们会根据消费能力以及方式去判断群体所处的社会地位。

坚信这一点的不只是少数群体,而是整个社会的共识,也正因如此,炫耀式消费由此诞生。

在所有的消费选项中,对子女教育的投资算得上是大头,根据国内的数据显示,自初中开始,7成的家庭会在子女参加补习班这件事上每年花费6000元以上,大部分家庭都是在课余时间花3000~5000元的支出参加学习辅导,并且这一行为是自愿的。

仅仅是2017年这一年内,国内参加补课教育的学生并高达61%之多,在诸多补课机构当中学生的年均花为甚至达到了5.3万元人民币。

这一情况反映出了怎样的现实呢?人们普遍认为若想拥有更加优秀的成绩,那就必须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堂之外。

根据这一现状,我们是否可以认定中国教育领域已经严重内卷化?大众家庭很难在当下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了呢?中美教育的差距究竟在哪里?杨振宁教授的回答一针见血。

杨振宁谈中美教育差距,美国适合培养天才,中国教育适合大众。

杨志宁教授作为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著名的学者,他曾获过多项奖项,其中包括诺贝尔奖以及自然科学界的奖章等等,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学者,他的思想自然也是足够有深度的。

杨振宁曾毕业于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后来还在普林斯顿大学教书,正是由于他在中美两国待的时间足够久,并且有着极长的教育经历,所以他非常了解两国的教育差别。

在某一次访谈的过程中,杨振宁曾针对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模式展开了探讨,他表示,虽然美国的总体人数比较少,并且意识形态与国情致使其教育理念和施教方式都比较轻松和自由,但它不适合所有人,中国的教育模式才更适合普罗大众。

在展开高等教育之前,无论是学前教育小学初中还是高中,中国的教育水平都超过美国一大截。

西方崇尚自由平等,并且自由的观念贯彻在了每一个社会领域当中,尽管表面上看自由可以给孩子带来足够的创造力,但这也致使美国的许多小孩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不好的东西,比如烟酒毒品,甚至是街头文化和黑帮文化,这些都极其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和孩子的成长。

人都是具有惰性的,更何况是未经教育的孩子们,美国的松散教育并不会让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提升,反而会让孩子在是非能力未形成之前就染上不良的习惯。

两相对比,中国的初级教育水平显然更高一些,教育体系更加完整,其实这关乎于传统的儒家思想。

千百年来中国都很重视启蒙教育,所以中国在个体幼年早期时候的教育更加注重治疗。虽说一直有人诟病填鸭式灌输不利于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但在个体价值观形成之前完善的教育模式,却会让孩子避免受到消极事物的影响,从而形成良好优秀的习惯。

不过家长还是应多加注意一些,不光要让孩子们学习到基本的道德观念和知识,同时也要挖掘其潜力和特长,在应有的教育模式下给予其充分发展的权利。

之所以强调个体本身的潜力与天分,这与杨振宁提到的另一个重点息息相关,那就是中美教育的本质呈现出了双方在基础教育和特长培养上的关注点不同。

西方崇尚自由平等观念,更加注重个体的需求,所以美国更容易发现孩子的特长,并根据其特有的情况制定专门的学习计划,但中国更重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基础能力,哪怕孩子有特长,也未必能受到老师的关注,但无论学生的个人状况如何,他们都会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基础,学科知识也很扎实。

总而言之,如果家长发现子女小时候就在某些领域展现出了突出的才华,那么最好现在国内接受扎实的基础教育,等到接近成年了,或大学毕业后再送到西方国家专门培养

无论是中国的教育还是西方的教育,这二者都有利有弊,大家应理性的看待。

- The End -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