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根据三个阶级不同的天性,将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并且设置了不同的教育课程。
因为柏拉图一贯认为正义的人,是从事与自己天性适应的工作,正义的国家就是每个公民各司其职,统治者运用理性管理国家、指挥战争。
卫士运用激情作战勇敢,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保卫国家、保护国家公民;商人、手工业者和农民控制欲望,有节制的生产、生活。
如果三个阶级的人相互干涉、相互取代他人的事务,就会对国家造成极其重大的危害。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等级人的天性,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阶级承担本阶级的职责,每位公民都了解并从事自己的工作,使个人和国家都处于最佳状态。
柏拉图认为知识的种子,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之中,学习就是发现自我的过程。老师的作用是帮助受教育者自己去发现真理,任务是帮助心灵走向光明,这是完全自然的运动。柏拉图反对强迫性的教育,因为摹仿是人的第二天性,所以对人的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的。
从孩子的教育开始,柏拉图一方面要求对诗人和散文家进行限制,那些坏的故事、引导灵魂走向不虔诚的故事,不可以向孩子讲述;
另一方面孩子也需要被带上战场,即使不亲身参与战争,也应该在近距离感受战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育便是在相信受教育者本身,已具有理解力的基础上,由老师正确地引导这一理解力,帮助受教者实现自我认识,发现并理解自己的天性,从事适应自己天性的工作。
柏拉图把教学与真正的教育区分开来,认为前者是来自于外部的教诲,后者才是真正的教育,是一个将已存在于学生身上的潜在能力,吸引出来的过程。
柏拉图明确地指出,这种类型的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只有当学生自觉自愿地受教育时,才有可能达到目的。
教育的作用,就好比是一个向导,通过对客观的知识的引导,使理性的认识主体产生智慧,是一种启发式的、潜移默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