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好回答,这个问题也很难回答。我们所熟知的教育旨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久居象牙塔与生活脱轨的学生,还是一个将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的普通人。想必这个问题大家一定会选择后者,但真正到了面临选择的时候,有谁又能真正地跳脱出去,用教育的本质来践行自己的理念?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叫《决裂》,既然是决裂,就必须要同过去做一个了断,同时也应该创造出来一个新的世界,这才是决裂的基本。如果单单是决裂而不去创造新的世界,决裂的意义就不存在。守着这个理念,我们看一看《决裂》的故事。《决裂》讲述的是几十年前的时候,在山区成立的劳动大学面临的一次次的选择。在学校成立之初,办学理念上,新校长跟老校长之间就产生了分歧。
老校长认为,既然是学校,就应该有一个学校的样子,就应该沿袭旧社会的传统,让学生跟一般的民众有所区别,且入学的考核标准需要统一划定。然而新校长却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就从学校的选址开始,新校长贯彻的是全新的办学理念,即办学需要契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农业大学的意义在于解决当地的农业问题,而不是将原本应该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东西束之高阁。
随着斗争的升级,新校长跟老校长之间的分歧越来越严重。老校长认为学习应该非常系统的按照教育的大纲进行,以便将来考核的时候有个依据,但新校长认为,教育大纲应该符合当地的地区性特色而不仅仅被当做是固定的教条不去改变,因此,办学的时候应该多从当地需求出发而不是根据教义大纲死板执行。新老教育理念的碰撞之下,是两个人以及两种风气的激烈对决,最终,新校长的决策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支持且在执行层面上也让原本固执己见的教导主任幡然悔悟,但是老校长却依旧不服气。
当新校长外出的时候,老校长不顾反对地开除了很多学生,待到新校长归来,所有学生以及民众聚集在了学校,新老理念再一次面临一次惨烈的交锋。焦灼之时,消息传来,新校长的理念得到了认同,老校长等人只能灰溜溜的离开。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本片给出了一个让大多数人赞同的回答。
如果我们单纯的以猎奇的心态去看待本片的话,那么本片所带给观众的信息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但如果我们结合教育的本质以及今天的现状去看待本片,那么同样是一个几十年前的老电影,本片带给观众的会是一种新感觉,这种新感觉包括的是教育的理念以及我们如何从这种理念造成的困境中走出来。
本片的角色确实是脸谱化,但本片的意义却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脸谱化的角色,正是这些角色,我们才能认真的思考一个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回看一下当今我们所面临的教育问题,毕业即失业,一边是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走向社会,一边是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样非常矛盾的局面共同发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需要思考下,我们现在所崇尚的教育究竟意义何在?如果仅仅是为了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的话,我们的目的达到了,但如果是想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的话,我们任重道远。
我国是一个产业资本大国,因此,发展所需的人才是产业人才,我们急需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但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什么?是大量的服务型人才,我们培养的是金融人才,培养的是人文社科人才,培养的是高端研究型人才,但唯独不愿意培养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因为我们的传统理念中,技能型人才是与象牙塔不匹配的。然而根据象牙塔的匹配程度,我们所生产的人才就需要整个社会承接与之相对应的产业,但我国不是一个服务业以及金融业为主的国家啊,虽然我们的金融资本也已经跃升为前列,但我们依旧是要以产业资本为本啊。
这样一来教育的矛盾就产生了,这么多年的教育使得人们对于教育的心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育业逐渐的变成了一种身份而不是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诞生渠道。时至今日,我们通过教育将学校与社会脱节,最终造成毕业即失业,企业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这一点是否需要思考。我们的教育究竟是为谁服务,我们的人才究竟是为谁培养。我们是否在按照本国的发展理念来培育人才?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大家思考。
虽然本片年代久远,但就教育问题,本片确实能给出自己的答案,教育应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应该是应本地区发展需求而不是将学生与社会割裂,可惜,这个朴素的理念却没有很好的延续,如今就成了问题。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