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地方出台了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其实施的具体办法大概是,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校长、副校长及其他校级干部和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任教满9年及以上的教师。实施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可以促进区域内优秀校长、优秀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三种教育资源,学校硬件建设、教师和学生。此外,学校的发展还和资金投入、学校管理模式等息息相关。由于种种原因,各地的资金投入、师资队伍都向那些重点学校倾斜,由此形成各级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学校之间的差异由此形成。
且举一个例子,近年来有的地方每年都从乡村学校选调优秀教师进城,以充实县城学校的师资队伍。从理论上来说,选调优秀教师进城,若干年以后,县城学校的师资力量就会越来越强,而乡村学校的师资队伍就会越来越弱,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有利于促进地方师资资源的均衡发展。
还有学生方面,过去高中招生,是划片招生,学生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均衡。而现在的高中招生是划分数段招生,学校类别不同,招收到的学生生源质量也就不同。比如说某地共有九所高中,排名第一的第一中学每年招收到的生源质量最好,而排名第九的高中招收到的生源质量最差。
从理论上来说,公平公正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可以促进区域内优秀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不过有的人对此表示担心,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会不会走形变样?会不会流于形式?这样的担心并非毫无根据。
大家还记得教师支教制度吗?近年来,有的地方为了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选派优秀城镇教师到薄弱的乡村学校去支教,但是结果呢,这一利国利民的制度最终走形了,变样了。有的城区学校,派出去支教的教师,是那些教学水平一般或者不好管理的教师,自己学校的优秀教师哪里能舍得派出去呢。
教师交流轮岗也一样,学校里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是否也能真正交流到薄弱学校去呢?交流出去的,会不会是那些在学校里无足轻重的教师或者不好管理的教师?这些教师交流轮岗出去,会不会真正使交流的学校的师资力量得以均衡发展?学校的办学水平会不会真的有所提高?
近年来,中小学校先后实施过聘任制、末尾淘汰制、绩效工资制,但是实施后的弊端日益凸显,该项制度最终成了走了样,流于形式了。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也同样,设计的初衷很好,但是最终的执行情况会怎么样,真的不大好说。尤其是教师交流轮岗,实际上也就是人事调整,每年教师队伍的人事调整是什么样的,大家应该是心知肚明的。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欢迎讨论,欢迎留言。想了解更多内容,就请关注“高级教师教语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