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西方人的直白,东方人的文化中更推崇含蓄。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如何在描写动作的时候也含蓄一下呢?
看下面这个例子:
二哥福海和二姐耐心地搀着老太太,从街门到院里走了大约二十多分钟。二姐还一手搀着舅妈,一手给她捶背。(出自老舍《正红旗下》》
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讲二哥和二姐搀扶着老太太来“我”家的过程。老舍先生并没有描写老太太行走得如何慢,而是直接一句“从街门走到院里走了大约二十多分钟”来代替动作描写。这种委婉的说法,既避免了长篇累牍的动作描写带给人的枯燥感,也给了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
这么短的距离居然走了这么久,是单纯因为走路的速度慢吗?是路上不慎崴了脚吗?是道路太泥泞难走吗?具体是什么样的情景,交由读者自己来想象。
同时,老舍先生也在最后一句话给了读者暗示:老太太走路除了需要二姐搀扶外,还需要她不断地锤背,答案在这里就很明显了——老人年迈体弱,行动不便,估计走一会儿就要停一会儿。
稍稍总结一下,暗示这种技巧是由两部分组成:
1.直接写出结果(对应文中的走路时间久)
2.利用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悄悄透露原因。(对应文中的捶背)
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尝试这种写法。
比如写王小明上厕所时间久的原因。
王小明这一离开,就像飞走的黄鹤一般杳无音讯。不就上个厕所吗吗?居然需要耗费半个小时!突然,他座位下的一团白色吸引了我的注意。
一团卫生纸。
难道——我突然明白了过来,忍不住“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也可以用来写王小明突然跑到终点的原因:
当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终点时,居然发现王小明坐在那里,一副气定神闲的神色。这次公路赛跑全程可是足足五千米啊!我作为卫冕冠军都跑得气喘吁吁,他居然——忽然,我瞥见他的膝盖有些红肿,又抬头看了看他身后的那辆汽车,车牌号码正是他家的。一瞬间,我明白了一切。
我是李老师,关注我,帮孩子写出更棒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