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二年级语文写作难点在哪? 运用五感法写作文, 轻松写满300字

有这样一段小学生利用五感法写作的视频,引发了网友们的关注。在视频中,老师引导学生们运用视觉、嗅觉等感官知觉来对事物进行描写。

在没有运用五感法写作时,学生们对于“下雪了”的表述比较简单,而随后随着感官知觉描述的加入,简单的一句话最终被描写成了一段非常生动的复杂表达

“清晨打开窗,看到窗外白茫茫的雪,整个世界仿佛都被染成雪白色。”

“我迫不及待地跑下楼,双脚踩在雪地上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时不时的有冬风吹过,呼呼的风声让我不自觉的又裹了裹衣服。”

“我忍不住用双手捧起了一捧雪花,绵软的触感让我欣喜万分。”

“有几片雪花被风刮到了我的唇边,我伸出舌头舔了舔,顿时感受到了一丝丝冬季的清爽和冰凉。”

在视频下方,有不少家长网友感慨,“运用五感法写作真的太容易凑够字数了,而且表达也生动了起来。看来孩子以后写作时不用因为字数不够而抓耳挠腮了。”

小学作文究竟难在哪?不是凑够字数那么简单

写作是一项非常费功夫的事,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文的难度自然可想而知。此前,有数据调查显示,有92.1%的小学生认为写作文有难度,其中更是有89.3%的小学生表示厌恶、害怕写作。

所以,小学生在作文上的犯难,不仅仅只是凑不够字数那么简单。

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很多小学生会按照“编、仿、抄、背”这四部曲走。虽然说这看起来让小学生的作文有了一定的写作“依据”和“参照”,但是在这样的写作套路下,学生们所完成的作文常常会缺乏感情,干瘪无味

也就是说,虽然在一番写作训练下来,学生们有可能会克服凑够字数的障碍,但是想要把作文写得生动有趣,这还需要掌握正确的写作技巧才行。

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语言表达能力上的欠缺以及写作技能的匮乏对于其作文水平提升掣肘明显

什么是五感法写作?学生掌握后轻松写作

所谓的“五感法”写作,就是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五大感官知觉,运用到写作中来。

比如说在描写景物时,单纯的外观形状描述并不能够让景物跃然于纸上,但是当作者将五大感官知觉运用其中时,这就很容易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有趣、活灵活现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在写作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词穷、逻辑混乱的情况,但是如果他们可以掌握五感法写作的方法技巧的话,那么以五大感官知觉为载体,对于描写对象的描述,娓娓道来,就会显得容易许多。

另外,在使用五感法写作时,学生们很容易将“比喻”的写作手法运用其中,这也就使得作文的质量随之有所提高。

在摆脱凑字数的困扰的同时,还提升了作文质量,这样的写作技巧,自然值得小学生们多加学习和琢磨。

小学生怎样才能够灵活运用五感法写作?

虽然说五感法的使用可以对小学生作文写作方面有所帮助,但是如果想要灵活运用这种写作技巧,学生们还是应该注重自身写作兴趣的激发,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写作,才能够在文章中写出真情实感。

人们说,“情不动,故辞不发”,如果学生不能够对于写作抱有热情,那么,再多方法技巧的掌握,最后也只能够形成没有情感的文字堆砌

一篇好的作文,一定是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如果学生日常的生活内容较为枯燥乏味的话,那么,缺少生活体验的他们也很难在作文方面下笔如有神。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

由此可见,注重生活积累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缺乏写作素材的问题,才能够摆脱,枯燥乏味的流水账写作困境。为此,北斗匠出版了一套《五感法写作》,帮助小学生摆脱写作困难、素材难积累的问题。姐姐家孩子上3年级了,就用的这套书,作文每次都是“优+”,语文成绩稳居班级首列。

姐姐说,以前孩子也不会写作文,从二年级开始,她就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但孩子比较抵触,不愿意写。

后来,听朋友介绍了《五感法》这套书,她拿来给孩子读了几次,没想到,孩子的日记,越来写的越好了,情感丰富,内容饱满,上了三年级,作文更是连续获得“优+”,还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读呢!

这套书真的有这么好?我也买了一套,给上一年级的孩子准备着。拿来一看,确实不错,不仅有如何写景、物、人、事的详细介绍,还有帮孩子积累写作素材,一本足足有245个写作素材,非常丰富。

而且,还有69篇涵思维导图的范文,拆解了范文的思路和创作方法,告诉孩子,五感法是如何应用的。有了这些帮助,孩子小学阶段的作文,都不用发愁了。

如果你家孩子也上小学了,作文写起来困难,建议入上一套。即使写作文很好的孩子,也建议看一看,能打开不少思路。

总而言之,五感法的写作技巧,确实可以为学生们降低写作的门槛,孩子写作文顺畅了,语文成绩,也不知不觉提上去了!

凌晨妈妈来叨叨:

在小学阶段,如果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写作的习惯,那么,这对于他们之后的写作学习会有非常大的帮助。五感法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加发散多元的写作思路,同时,也帮助了学生们克服“凑字数”的写作障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