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霍邱县教师董艳十八载坚守乡村小学, 探索“田园诗意教育观”

在六安市霍邱县,提起户胡镇中心学校小学教师董艳,人们总是赞不绝口,她多次婉拒城市邀请,坚守乡村教育十八年,提出并探索“田园诗意教育观”,以“读写思行研”为路径,在农村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与文字相约,她心如初

18年前,董艳走上农村小学教师岗位,带着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好奇,阅读了大量教育专著,教育家们扎根一线的情怀,感染了也坚定了她一颗坚守农村教育的心。

董艳的一周安排有自己的创新,周一做“无痕教育”探索,写教育叙事;周二吟一首诗给孩子,她进行“那诗意在乡土的歌”的课题研究,和孩子们写儿童诗;周三开启“阅读指向表达”的课堂摸索,写语文教学叙事;周四继续“我是谁”的叩问,写心语杂感;周五结合各个课程的开展写课程叙事;周六捧读各类书籍,写读书心得;周日写亲子叙事。

坚守农村教育,坚持读写思行研,董艳认识到,教育单有激情不够,还要用文字为爱作证;教育只有思考不行,还应让文字记载奇迹的诞生,在写作中锻炼思维,学会反思和成长。

董艳在她的童谣《萤火虫》中写道:“萤火虫有梦想/提着灯笼照家乡/青草地,山坡上/哪里都有小灯光/萤火虫,追梦想/提着灯笼赶路忙/孩子孩子你别慌/一盏一盏全点亮。”

疫情期间,她带领义工们推广以“抗击疫情,守护希望”为主题的线上公益读写课程,进行阅读及教育交流,阅读推广覆盖30多个县市,8000多名师生。霍邱户胡镇中心小学学生陈烯贤妈妈感激地说:“公益课程是农村孩子最好的营养餐”,霍邱城关镇中心小学学生孙曼妮说:“这次疫情,有公益课程相伴,我不孤独……”

和孩子相伴,她心如初

2013年起,董艳在农村开始了一场以抒写乡土人生的“乡土乐课程”的长途跋涉,探索“田园诗意教育观”,在教室里开始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在诵读课程“沐浴古来之风”的研发中,董艳借助手机朗诵,教孩子们吟诵《笠翁对韵》,教会孩子平仄韵律;朗诵小古文《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等等。午餐,董艳发现了一个喜人的现象,孩子们都能按秩序安静地排着队下楼,盛汤的时候,好多孩子都自愿让更小的孩子先来。

此后,每个黎明诵诗、写诗、说创作小故事,谈吟诵体会,她写了20多万字的课程叙事。最让董艳刻骨铭心的是2016年1月6日,孩子们高兴地喊:“董老师,小楠写诗了!”这一刻,董艳禁不住泪湿眼眶,董艳没想到,近800天的诗歌熏陶和贴心陪伴,竟开启了小楠这个不会计算、不能阅读的孩子那久封在生命深处的智慧,提起笔来写自己的生命之诗!董艳觉得这就是阅读的力量,她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我的信心源自你的生命开启》的文章。

初冬时节,董艳的学生穆蕊蕊的小诗《种太阳》感动了很多人,“冬天到了/忙了几个季节的/动物们,也该/睡一个好觉了/这个时候/我真想种一个/大大的太阳/给他们搬过去/让每颗心灵/还有每寸土地/都暖暖的/香香的

/我看见了我们家冻得缩成一团的小鸡啊/我就想我应该种一个大大的太阳了。”

2017年春学期,董艳的学生、留守儿童郑恩耀给妈妈的信中这样说:“亲爱的妈妈,您怎么样了?您的身体好吗?最近吃得好吗?活难不难?会不会干呢?我的学习您不用担心,我会很努力的……”每每看见这样的信,董艳都感动不已,她知道,她的坚守是有意义的,她要让农村孩子不再因留守而孤单。

与教育同行,她心如初

2015年愚人节,董艳试探孩子们。

“孩子们,我可能要走了,不教你们了。”董艳不敢看孩子,轻轻地说。

孩子们哭着跑上来,围住了她,抱住了她。

“董老师,您不是说俺们农村好,您一直在农村教书吗?”“董老师,您不要我们了吗?”“董老师,您要我们长大了建设家乡,为什么您要离开?”……

当孩子们抱住她,质疑她时,董艳说:“那一刻,我的心碎了,我觉得自己再也离不开这里的孩子们了!”

从那以后,董艳婉拒了更多诱人的邀请,坚守农村教育至今,研究符合农村孩子的大读写教学,提出了“田园诗意教育观”,以智启智,以爱育爱,以成长帮助成长……他们师生共读了500多本书,累计创作了3000多首儿童诗,其中30多个孩子的诗歌、文章发表在刊物上。

她个人撰写教育教学随笔500多万字,发表文章100多篇,出版专著《寄一片情给乡土》,参与了《童书电影》等5本书籍的编写,应邀在省内外上公开课、做交流报告100多场,并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她引领“霍邱县董艳名师工作室”,提出了“成长为了更好地成全”的团队行走方向,带着师生在团队中读写思行研,引领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她把农村教育做成了一首诗,以平凡诠释着伟大,她的做法获得社会一致好评,学做乡村教师,甘做乡村教师,这就是董艳,一位用诗人情怀做教育的农村女教师。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方荣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