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苏步青说:“语文是成才的第一要素。”苏步青还说过:如果说数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那么语文就是这个基础的基础。
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司长认为:特别强调语文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语文是基础的基础;语文是母语;语文是第一工具科、第一大科;语文是学好其他各科的基础;语文学不好,其它各科都学不好!
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公开讲过,语文重要,是因为语文承载着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它对学生会产生一辈子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语文重要,就是阅读重要,不仅要读有用之书,还要“多读无用之书”。正是那些与考试或就业无关的书籍,常常对我们养成人生经验、提升文化品位有着更大的帮助。
学语文到底有多么重要?
每个国家都尊崇自己国家的文化,我们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可谓是非常深厚。从古至今,士农工商,文化人一直都是备受推崇的,古代的文化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文学素养。考试是考什么?考写文章,文章要有自己的观点,文章更要的遣词用句更要行云流水、妙笔生花,没有文采的人很难出众。
到了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需要很多理工方面的实用性人才,于是很长一段时间,语文的地位渐渐衰弱。人们开始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生们开始重理轻文。甚至学生开始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理科上,学习语文的时间被挤压的很少很少。
有的家长不以为然,觉得小学语文比较简单,孩子学得也还可以,就不太重视语文的学习。殊不知,小学阶段没有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尤其是没有重视阅读与作文能力的培养,对孩子将来初高中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语文没学好,其他科目也会受影响。例如数学,总有学生的错题原因是不能正确的理解题意,这就是语文没学好,你题目都看不懂,数学再好有什么用呢?答题过程再惊艳,也是答非所问。
任何科目,都离不开语文,上了大学,更能体现出来,你学了理科,要表达观点,要写科研论文,没有一定的语文表达能力,论文也会失色很多。语文学得不好,不但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增长,更是对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有很大关系。
三个方法让你学好语文
通常情况下,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不外乎就是这3点:
1、多读,就是反复读。
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2、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
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3、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学好语文,关键在于“能说会道”
“能说会道”不仅仅是口头的,它包括孩子的一切语言表达行为。家长要想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最好做到以下3点:
1、主动倾听,给予孩子表达自我的机会。
孩子愿意说,家长却懒得听或不愿意听,就会打击他们的说话积极性。要知道,孩子最初的表达环境以及表达愿望都是由父母提供的: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所以才不断提问;他们有各种想要分享的事情,所以总是有表达的欲望。因此,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学会耐心倾听,让孩子完整地把话说出来,把想法和见解都表达出来,这样才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抓住各种表达机会,让孩子有话就说。
语文学习和生活经验息息相关:孩子的生活经验过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欠缺,能够写出来的东西就很少。因此,家长不但要为孩子创设语言表达环境,更应该抓住各种让孩子表达的机会。如去旅游了,就让孩子说说见闻;做好事了,就让孩子说说感受。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更愿意主动表达自我。
3、帮助孩子丰富词汇,积累表达方式。
孩子总是直抒胸臆,想到什么说什么,很少现在头脑里加工在表达出来,那么家长就要帮助孩子改正这种表达方法,既要鼓励孩子说,也要培养好的表达习惯。
其一,丰富孩子的表达词汇,这种方法比死记硬背更有效;
其二,理顺孩子的表达逻辑,避免孩子说得前言不搭后语,没有主题思想;
其三,鼓励孩子尝试多种表达方式,如独白、提问、演讲等等,锻炼其口才。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正是在与他人的沟通与互动中锻炼而成的。在这一方面,教师单方面的讲授只能完成一半,另一半需要家长的参与。让孩子成为语言的主动学习者、建构者,是老师与家长需要配合完成的事,为他们创设合适的环境与条件,让孩子们敢说、会说、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