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海归一律不用? 间谍案相继公布, 有单位招聘“一刀切”是合适吗?

海归原本是各公司抢着要的人才,因为他们在外留过学,拥有国际化思维和视野,具备一定程度的创新能力。

但是近几年频频出现海外留学生是间谍的事情,让很多企业招聘时对留学生变得避之不及。部分公司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对于留学生“一刀切”,一个也不要,这真的可取吗?

为何会出现“一刀切”

一些公司或者机关单位出现不愿意招聘留学生的情况,其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留学生质量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留学生本身并不具备真才实学。

他们出国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留学生这样的名头,而他们本身很可能上的是国外的野鸡大学。

很多招聘公司对国外大学缺乏了解,为了避免招收到没有真才实学的留学生,部分公司干脆拒绝招聘留学生。

第二个原因是频发的间谍案中好几位曾经是留学生,导致很多公司对留学生身份的求职者避之不及。

2023年8月上旬国家相关机构在某军工集团发现一名间谍人员曾某,经过调查,该间谍人员已经为美国情报机关提供情报多年。

曾某曾到意大利公费留学进修,此期间美国在意大利使馆人员与曾某主动结识,并不断通过各种活动腐蚀曾某。

最终曾某在使馆人员的蛊惑下,未能抵制金钱的诱惑,动摇了初心,接受了美国情报间谍的身份,回国后为美国情报机构提供了大量机密文件。

无独有偶,2023年8月下旬国家安全机关再次抓到美国安插在中国内部间谍人员郝某,其经历与曾某如出一辙,都是在外留学期间因意志不坚定走上叛国之路,两人都是身居要职,为了私人利益出卖国家机密。

在这种情况下大众对“留学生”群体起了质疑之心,很多企业招聘也因此抵制留学生。

一方面是有些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担心遇到留学生间谍,被技术盗窃,另一方面有些机关单位本身就是机密重地,在“前车之覆”的留学生间谍事件发生后也对留学生求职者避之不及。

但由于这两个原因就否定整个留学生求职团体,真的可取吗?

“一刀切”可取吗

首先对留学生求职者“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公平的,尤其对那些有真才实学的留学生求职者。

这部分留学生在国外真正学到了有用的东西,投入了巨大的时间、精力、金钱,他们自身也吸纳了国外与众不同的知识框架、思维方式。

然而等到他们学成归国却被拒之门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国内优秀学生出国深造的积极性。

虽然国外很多东西不一定很先进,甚至没有我们强,但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停止与国外交流,闭门造车。

其次留学生是间谍这种情况在整个留学生团体中属于个案,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人”。

我们相信大部分出国深造的留学生是爱国的,留学生归家报国的案例也有很多。

如我们熟知的文学家季羡林、流体力学家周培源、地质学家李四光等等,他们都有留学生身份,但都不是间谍,且为我国各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助力。

可见用好留学生就会成为帮助社会前进的推手,可针对当下留学生不被招聘的尴尬局面又该如何解决呢?

留学生何去何从

留学生求职者肯定还是要招聘的,如果公司担心招收到没有真才实学的留学生,完全可以对留学生在国外就读的学校进行背景调查,看是否为野鸡大学。

或者就该留学生的所学专业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合格就进行聘任,不合格只能怪其本身不够努力,这样做既给了留学生机会,又能让“沽名钓誉”的留学生不能浑水摸鱼,知难而退。

至于有些公司机关涉及核心技术或者机密,担心遇到留学生间谍,完全可以加大留学生背景审查力度来解决。

或者暂时对留学生求职者,就涉及核心技术的岗位设置“职位防火墙”让留学生职员从事不涉及涉心机密的工作,同样可以保护公司机关的机密不被盗窃。

不能因为“担心泄密”便弃之不用,部分机关单位拒绝所有留学生求职者,完全是为了方便省事。

这是懒政思维,如果当初因为钱老是留学生便拒之门外,我们怎会有当今蓬勃发展的航天、导弹事业。我们很可能因此错失优秀的留学生,这是我们的损失。

总结,留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可能是间谍这些问题都是存在的,但我们不能逃避问题,搞“一刀切”,不然未来谁还会出国留学呢?想出国留学的优秀学生也可能因此受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