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冯琪)六年级数学《学校公共卫生分区合理化提案》、初二语文《发现胡同之美》、初一地理《城市社区文明养犬指南》、初三物理《生活中的人工智能——让台灯也智能》、高中思想政治《低碳环保向未来》……11月23日,90多节项目式学习展示课在北京市丰台区上演,这也是项目学习市级研讨会的一部分。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2022版新课标中,也明确建议通过开展项目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丰台区以项目学习为切入口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我是校园文化设计师”项目由3名小学生参与。“一共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探索规律,第二阶段商讨名字,第三阶段设计名牌。我们为学校两校区连廊设计的名字是‘荟欣联廊’,为教学楼取的名字是德晟楼,给书法教室取的名字是‘水云阁’,这些名字背后都有不同的寓意。”
初二数学的项目则为《设计微型停车场》。参与同学介绍,“我们主要围绕校园内停车难的现象进行探索研究。我们发现,校区小花园旁有一片空地,于是我们决定在这里进行设计。”
高中历史的项目名称为《乾坤方圆》。参与同学介绍称,这一名称灵感来自圆形方孔的中国古代钱币。“这代表天圆地方”,小组同学在项目中梳理研究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钱币形态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制度,并形成了研究报告。
记者了解到,在本次项目式学习的筹备中,从北京市十八中教育集团1150名教师中进行遴选,17%的教师为课例展示的引领教师,59.6%的教师全程参与合作备课,通过与市区教研员深度打磨,形成了5类项目学习主题课程群。本次展示活动中,共呈现41个项目,95节市级展示课。
“在传统课堂当中,我们已经习惯了一招一式都有固定规范的教学模式。但是在项目式学习研讨中,我意识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是复杂的,不可能只用一个学科的知识就解决,而且每个学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发展,因此不应该以一套固定的标准答案去衡量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一位参与此次项目式学习研讨的教师说道。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校长管杰在研讨会上指出,现在在教育教学实践和育人方式变革中强调核心素养,那么在占学生90%时间的学科教学中,如何走入改革深水区,项目式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切口。他介绍,十八中教育集团开发出了系列项目学习精品课程,使项目学习由“甜点”走向“正餐”,希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形成核心素养。
丰台区教委主任杨晓辉表示,当前教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知识传承转变为关注学生素养的提升。核心素养培养归根结底要让学生融入真实的社会,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希望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探索,来应对环境变化的挑战和高质量教育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