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四年级上册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作者不是路甬祥, 另有他人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它的作者,课本中标注为:路甬祥。

这篇文章,很有文采,语言的功力看似很隐藏,但却力透纸背。很多段落的表述方式,都不是一般的说明文的字正腔圆的表达方式,仔细考究一下遣词造句,会觉得这篇文章的语言,相当具有概括性、跳跃性、酣畅感,而这是借助于作者对文字的强烈的操纵功夫而达成的。

这样的课文,很难想象,是当时还是中国科学院院长的路甬祥所作。路院长的风格,偏重论文体,讲究严谨、朴实,不注重对语言的掌控能力。

路甬祥生于1942年,1997年至201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长。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写作时间,显然是在20世纪向21世纪过渡期间,全文是对即将过去的20世纪的一个综述性的回顾文章。

当时的路甬祥,正在中国科学院院长的任上。

我们可以查一下路甬祥的所有的著作,会发现,他在世纪之交的过渡期间,写过多篇回溯历史、展望未来的科普文章,但文风与《呼风唤雨的世纪》完全不同。

可以说,在路甬祥的所有著作中,都找不到有《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的一篇文章。

当然,后来课本里把《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本标注为路甬祥所作之后,配合教材而编写的“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同步阅读书系”(长江文艺出版社),也相应地出版了一本与课文同名的课外辅导读物《呼风唤雨的世纪》,收入了《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但只能说这本呼应教材的出版物,是依从了教材的认定而顺竿爬蛇的。

既然在路甬祥的多部著作中找不到《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影子,那么,我们只能从其它的媒体里,寻找这篇文章的真正出处。

沿着这样的逻辑,我们发现这篇课文,其实是源自于刊登在《少年科技博览:漫迷》2003年第3期上一篇名为“呼风唤雨的20世纪——《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导读”的文章。作者署名为王玉民。

《少年科技博览:漫迷》是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一份科普刊物,主办单位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创刊时间:1998年。

这个刊物有一点偏生冷。

不过,这篇文章与路甬祥有一点关系,因为这篇文章依附的原书《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标明是由路甬祥主编的。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该书序言由路甬祥作序,全文如下: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以量子理论、相对论、信息论以及DNA双螺旋细胞分子结构的建立为代表的科学成就,为原子能、微电子、光电子,以及基因工程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原子时代、信息时代和生物医学工程的道路。大陆漂移和板块模型的提出,宇宙大爆炸学说的创立,更新了人类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观,为现代地球科学和宇宙科学的发展展现了新的前景。

飞机的发明,第一枚火箭的升空,门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青霉素的发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的发明,集成电路的出现,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的建成,激光的发现,PC机的发明,互联网的出现,“多利”克隆羊的降生……日新月异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改变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结构。科学技术确实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人们终于建立了走一条与自然协调,又不危及子孙后代生存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

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继续飞速发展的世纪,全球化知识经济的世纪。信息科技、生命科技将配酿着新的突破,物质科技、数学及其应用将继续发展,发挥其基础的功能,人类对宇宙、海洋和地球深部的探索将取得新的突破,拓展我们的可利用的资源和生存空间。

如果说20世纪是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受人欺凌走上独立与解放、民主与繁荣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纪,那末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实现民主、文明、繁荣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世纪。

在此世纪之交,由《钱江晚报》策划撰稿、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出版《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将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展现给少年读者,意义深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是迎接21世纪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的必由之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是将13亿人口转变为创造性人力资源的重要方面。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为此书的出版表示由衷的感谢和祝贺。

谨以此为序。——

这篇序言,文风比较朴实,带有一种公文的性质,也介绍了这本书的编撰动机,可以看出,与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没有任何语言上的相似性,以及例举案例的雷同性。

我们再看看《少年科技博览:漫迷》上的读书类文章“呼风唤雨的20世纪——《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导读”,全文共分序言及正文三段。

三段的标题是:

一、科学正在把神话变成现实;

二、科学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三、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吗?

对照课文与原文,可以看出,课文是摘取这篇文章的序言及第一段编撰而成的。

因此,教材的正确的作者标注方式,是应该给这篇课文注上王玉民。

王玉民是何许人也?

同名者很多。作为科普作家的王玉民也不止一人,其中最为知名的一位科普作者王玉民,生于1958,身份介绍如下:男,河北承德人,天文学史博士,北京天文馆副研究员,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

他著有的科普著作有:

群言出版社 2004年出版的《天上人间:中国星座的故事》。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星座世界》。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6年出版的《候气术:古人观念中天地人之纽带·华夏文库科技史书系》。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天文五千年》。

安徽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天地日月:天文诗话从诗词歌赋走进中国古天文》。

安徽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占测授时》。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9年出版的《诗意星河》。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年出版的《星大如桃》。

人民邮电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仰望星空:中国历史里的天文密码》。

课本里的课文,是不是这个王玉民所撰写?笔者觉得非常有可能,因为擅长天文领域科普文章的王玉民,文笔非常的强悍,带有一种轻越、时尚、灵运的表述风格,已经体现出一种迥异于早期叶永烈时代的科普文风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