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不排名、不公开, 成绩“内卷”为何停不下来? 老教师: 忽略了1点

从十年前开始,各地的小学、初中、高中都陆续出现了“不公开成绩”、“考试不排名”等等规则要求,主要是集中在前两个年级段,提出这类要求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减小对学生的心理压力以及负担,二来是减少恶意竞争,不以成绩为评判标准。事实上,虽然学校按照规定照做,但是似乎学生之间关于成绩的“内卷”仍然没有停下来,甚至还颇有些愈演愈烈的趋势。

龚海是在80年代大学毕业后,就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一开始的小学语文单科老师,到后面一直做了20年的班主任,龚海见证了这几十年里教育历史变迁,教育资源、教育模式、教育思维的转变,也让龚海看到了很多曾经没有预想过的场景。

针对提出的成绩内卷的问题,龚海认为,在讨论的时候,其实都是在围绕表层展开讨论,要想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那么就不能忽略1点核心。

高考来源于科举,变化于德国全民教育模式,全世界的教育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英式教育,也就是贵族教育,以“专业、个性、精英”为教育原则,所以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学生而言,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性,大多数的教育资源集中倾向于精英阶层;而德式教育则是以“全民、普及、基础”为教育原则,所以面向所有到了义务教育年龄阶段,那么都要进入到学校中学习,然后通过自身的水平筛选,一部人能上高中、大学。

对于国内的学生而言,学习从来都不是简单轻松的事情,在所有人都无法集体“躺平”的阶段,取消排名、公布成绩,只是在表层来缓解压力,即便是学校不公布成绩,也同样会有家长咨询孩子的成绩,然后对标每年中考、高考的分数线,再来确定对孩子的成绩目标要求。

最核心的1点是在中考、高考中仍然是看重成绩,尤其是对于绝大部分学生而言,是无法利用特长或者其他途径来扭转人生的可能性,而残酷的竞争中只有数字的时候,任何“掩耳盗铃”式的减压其实都很难推进,当没有明确的对比、排名之后,家长反而会更加焦虑,因为不确定所以更焦急,反而进入到深层的焦虑中,导致学习竞争的变大,在龚海卡那里,反而不利于减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