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零分高考生徐孟南的经历让你有何感悟? 4个“拯救”, 有你的答案

提到徐孟南的经历,我们一般会把他跟零分高考生,高考零分作文联系在一起,然后玩笑一把;有些真正明白事理的会把他跟教育改革、新高考联系在一起,然后骄傲一把;有些营销自媒体会把他跟“读书无用”论联系在一起,然后写文劝学一把。那徐孟南的经历到底让咱们有何感悟呢?如上所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吧。

徐孟南高一之前是个成绩还不错,在班里算尖子生的好学生,甚至在高一时被同学戏称为“华罗庚”,可见其数学成绩是受同学认可的。这个时期的徐孟南是普普通通的,虽然是学霸,但我们应试教育不缺的就是学霸。所以,徐孟南的这个经历没啥让咱们感悟的,只是值得广大学子学习的。

第一个“拯救”

高一下学期以后,徐孟南智慧大门顿开,开始摒弃应试教育,自创“三人行教育理念”,并努力宣传之。为了把“三人行教育理念”推出去,去“拯救天下学子”,徐孟南在线下贴告示、给教育部门写信、创作小说《三人行》投给出版社,在网络上给名人留言、到处逛论坛评论等等。他很努力,但都没有回音。

这时候的徐孟南是励志的,为了“拯救”,不辞辛劳。

第二个“拯救”

高二时,徐孟南看到蒋多多的高考零分事件,他像抓到了“拯救”稻草,他想,可以通过高考故意考零分来推他的“三人行教育理念”,进而拯救天下学子。但这个时候的徐孟南肩负着很多责任,一个是父母对他上大学的期望,一个是自己读大学出人头地的愿望。而他最终选择了拯救天下学子的社会责任。

这时候的徐孟南是勇敢的,为了“拯救”,不惜牺牲自己的前途。

第三个“拯救”

高考故意考零分之后,媒体过多关注徐孟南个人,而很少有人讨论他的“三人行教育理念”,甚至有人讥笑他“一个孩子可能连教育理念是啥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提出什么好的教育理念”。虽然徐孟南一直坚持自己的“三人行教育理念”是教育未来的方向,但他也感觉到当年用故意考零分这种方式去推进教育改革不好,因为这不仅牺牲了自己的上大学的机会,而且对教改已经不再有实质意义。于是,徐孟南搞了“劝学”活动,拯救那些当年跟他想法一样的学生,阻止大家再做无用功。

这时候的徐孟南是真性情的,为了“拯救”,不惜背上被“后悔”的标签。

第四个“拯救”

高中毕业后,徐孟南进入社会工作,做一些比较辛苦的工厂操作工。徐孟南称,虽然每天做的是重复性的工作,但做这些不用动脑子,可以思考很多东西,甚至可以听东西学习。但是经历结婚生子离异后,徐孟南一身轻,他走到了自己又一个人生路口,是重拾当年的青春去读大学还是继续待在工厂重复人生。他最终选择了前者,去体验大学生活,去大学深造,他要换一种人生。

这个时候的徐孟南是果敢的,为了“拯救”,不惜背上被“打脸”的标签。

四个“拯救”,虽然字同,但是意却可能不同。你get到了吗?

就像徐孟南编著的长篇纪实作品《高考零分声》,他没在书中呈现评论性的内容,只是记录了一个又一个事实,让每个人看后,都有不同感悟,也就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