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大概是学生和家长们最为在意的问题,面对越发激烈的竞争,考场上一分之差,都可能造成名次的明显不同。为了提高分数,同学们也会尝试很多方法。
其中最普遍的方式可能就是题海战术了。课本与考试之间,总是隔着不小的差别,理解教材只是第一步,而能否取得好成绩还是要看对题目的熟练程度。不过,刷题的方式却正在受到质疑。
刷题的弊端逐渐被重视,很多学生和家长重新思考“题海战术”
虽然做题是学生们必备的技能,平时能够训练有素的话,确实对考试有不小的帮助。不过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开放,这种埋头刷题的方法引起了更多讨论。
比如很多升学率比较高的私立初中,就非常善用这种方法来提升学生们的整体学习水平。起初家长们对于这种严格而充实的教学方法还是很认可的。
不过有人开始发现,这类学生升入高中以后,优势却明显在减少,名次下滑得很快。而那些保持班里前几名的尖子生,往往也并不是这种风格。
刷题虽有好处,但也有弊端,比如同学们可能“为了做题而做题”,只想着赶进度但忽略了深度的思考。他们往往拿不出时间来总结规律,而是机械地套用模式。
现在各种考试中,对新颖创新的重视程度也在增加,题型和思路变得越发灵活。习惯单一地刷题的同学,可能一遇到这种题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题海战术真是好方法吗?高校教授直言,可能反映出老师的能力
关于刷题到底是不是提高成绩的好方式,一位高校的教授曾这样说:“有的中小学老师,可能对知识的讲解并不到位,同学们也难以有很深刻的理解。
能力不足于是用试题来凑,只好用不断让学生做试卷、再将试卷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加深理解”。他的话引发了不少人对题海战术新的思考。
其实这样说并不是代表做题没有意义。实际上我们都清楚,想要拿高分光是熟悉教材里的课后题,肯定是不够用。尤其是到了学习的后期,难度增加得不是一星半点。
唯有多做题才能在题目中,体验理论知识如何在各种题型中应用,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并不对立。
但高校教授指出的问题,是在表达学生们一定不要把刷题当成首要或唯一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话就是本末倒置,忽略了根本的东西。
小学和初中前期还可能有用,但是随着学科难度的增加,这种方式的弊端就越发显现了。千万不要养成“勤刷题却不思考”的习惯。
重视学习的根基和步骤,刷题过程中也要注意“走心”才行
首先,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和例题、习题是学习的根基,同学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虽然考试题型难度比教材高,但很多题是在教材基础上演变。
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在学习时会先将课本内容做到很熟悉,考试出现一些题目时,他们能很快回想起是哪一部分内容,并明确出题人要考察的内容。
其次,做题很有意义,但前提是要“走心”,如果不去思考和总结就很可能做无用功。学习好的同学基本都会在自己做错的题目上,花费很多心思。
他们会分析解题的思路,看看自己到底哪里疏忽,跟正确的答案有何不同。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在哪里有盲区,学会新的思维方法,让做题实现质的飞跃。
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题海战术的价值,其实学生中自律性强、愿意主动给自己提出要求的人,只是比较少数的。很多同学可能如果老师不留作业,自己就会放松。
多刷题未必能让他们名列前茅,但可能总比在散漫中浪费了时间比较好,在这种鞭策之下,不少学生确实也有了一些提升。
只是不管学生还是老师,都需要明确地清楚,刷题应该是基础知识掌握好的前提下进行。不能拿埋头做题当成逃避问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