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2年之内“民转公”, 民办学校的老师何去何从? 有5种出路

在去年的前些时候,教育部等八个部门发布通知,决定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动手”,计划在2年时间内所有“公参民”义务教育全部转公办或者停办,同时压缩其余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规模,目标是将来各省份的民办初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占义务教育的比重将降至5%以下。

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过去这些年,“公参民”办学模式方兴未艾,在解决教育资源紧缺问题的同时,也像校外培训机构那样,造成了本该属于公共资源的教育逐渐资本化,使教育资源的严重失衡。这些“公参民”学校既有公办学校的资源,又有雄厚的资金,并且不受约束,通过招生掐尖、跨区招生等吸收优质生源以及挖公办学校优秀教师等手段,严重稀释了公办学校的生源和师资,导致公办学校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同时这类学校的存在,也推高了当地的房价以及家庭直接的教育支出,给学生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这种“公参民”的办学模式无疑是畸形的、有悖于教育公平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起来,终于能力发展更加全面、公平的公办学校了,“公参民”畸形的办学模式也理所当然的将退出历史舞台。

“民转公”,对学校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但民办学校的老师们对此则表示十分担忧:学校“民转公”后自己的身份如何变更?是不是也会像教育培训机构的那些老师一样,面临失业或者被迫转行了?不用担心,教育部门早已做好了安排。

“民转公”后民办学校老师的身份如何转变?教育部:有5种出路

第一,那些符合公办资质的民办教师,可以重新评定等级,考核通过后即可进入编制内,与其他公办教师一样享有职称和级别的待遇。

第二,那些没有在体制内的民办教师,可以参加政府组织的统一考试,符合条件的可以留在公办学校任教,但是没有编制,工资、待遇和职称等方面也要重新确认。

第三,那些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已经缴满15年养老保险的民办教师,可以办理提前退休,提前享受晚年生活。

第四,那些以上三种情况都不达标的年轻民办教师,相关部门会安排免费带薪培训一年,考核通过之后即可继续教学。

第五,那些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考试还是不合格的民办教师,基本上就不适合当教师了,需要另谋发展,不过可以获得一定的补充。

总的来说,教育部的处理方案还是很全面的,把所有的民办教师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让热爱教育事业、适合教书育人的老师们能够继续在教师岗位上发光发热,对不适合从事教育事业的老师也有相应的补偿。

其实换一个角度去想,学校虽然“民转公”了,但对教师的需求却不会大量减少,所以只要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会被淘汰。毕竟“民转公”学校与教育培训机构不一样,再怎么变都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民转公”对于广大家长和学生而言,更加是一件好事,因为教育资源会更加均衡,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在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一致的学校里学习,“起跑线”的差异更加小。而剩余的可以继续办学的部分私立学校,也会越来越好,家长将孩子送到私立学校也会更加放心,当然学费也会更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