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副教授呼吁将《背影》踢出教材, 语文老师: 用教材教, 不是教教材

12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丁启阵忍受着压力……

自从他提出把朱自清的《背影》踢出教材开始,就有无数网友嘲笑与咒骂他。虽然他列举了很多理由,依然无法得到网友的谅解。

看到这一幕,有网友留言:如果说因为朱自清的父亲买橘子违反了交通规则,那么岳母刺字算不算家庭暴力,武松打虎算不算破坏生态平衡,司马光砸缸算不算破坏别人的财物?

其实,文学只是一种创作形式,只是通过这样的形式,传达一定的道理。我们不应该去深挖艺术背后的内容,不能因为有一些漏洞,就有偏见。不管是看待事情还是看人,都应该多看好的一面,毕竟每个人都有两面性。

大学教授提议删除教材中《背影》遭热议,被骂了十几年

十多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丁启阵,因为提出把朱自清《背影》踢出教材,引发了网友热议,很多人发来了质疑和谩骂。针对此事,丁教授再次发声,为自己的理由再次表明态度。

他认为:朱自清父亲去买橘子的那一段,翻过月台是违反了交通规则。不管他的初衷是什么,都不值得赞扬,更不能让学生去阅读。

除此之外,他也觉得:朱自清看到父亲笨拙地翻过月台,流泪的那一段也不应该,毕竟20多岁的男人,不能说哭就哭,有点病态。不值得提倡。

就是这些提议,让很多人认为教授有点矫枉过正,人家父子间的感情,是外人无法理解的,虽然是20多岁的男子汉,可以流血,可以流汗,但是在父子的情感之间,还是会被某个瞬间攻防。不是谁都可以控制住的。

针对这件事,丁教授再次表示,应该踢出,而且还陈述了更为深刻的观点,深挖了朱自清父亲的过往经历。觉得他不是一个好父亲。

没必要较真,每个人都有两面性

丁教授深究了朱自清父亲的过往,发现他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以,虽然他买橘子那一段很感动,也感受不到他的伟大形象。或许这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吧。

为了证明此事,丁教授还发布了当时火车站的月台照片,以此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其实,丁教授的这些想法,并没有问题,只是太较真了。我们读的是一篇文学作品,根本不会去深究背后的故事。故事背后的好坏,和我们无关,我们只是选择一部分,来说明一个观点即可。

每个人都有两面性,甚至是多面性,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就算是知名大学教授,也不可能一点缺点没有。甚至还有致命的缺点。只是没人去深究而已。

一篇作品,实在没必要针对故事中的人物去讨论,我们要的是父子情深,看到的是为了孩子而奋不顾身的父亲,还有无法表达的父子感情。

老师只是用教材教学,而不是复述教材内容

丁教授的想法值得理解,他觉得朱自清父亲违反交通规则,朱自清20多岁的人不该说哭就哭。害怕这样的思想会影响孩子的观念。

但是,几代人都学过这篇文章,没有几个人会去多想交通规则的问题。而且男子汉也不代表就不能哭。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所有的语文老师,在讲授这篇课文的时候,都会让学生发散思维去思考,从来不会去强调交通问题,强调的只是父子情深,虽然课本这样写,不代表老师会复述课本,老师讲授的是思想,而不是照本宣科。

在采访过程中,来自江津区的语文老师说道:教育部让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一席话让人醒悟,我们学习课文,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学习文学作品背后的道理,而违反交通规则,20多岁男人哭泣,只是渲染的部分,我们应该取其精华,而不是抓住某个不好的点去放大。

艺术源于生活,但没必要深挖背后的故事,期望高,失望大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很多内容或许是杜撰的,只是为了表达某种特殊的情感。如果我们植入偏见,很难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更难体会到生活的美。

在一部分人眼中,觉得朱自清父亲给孩子买橘子,是伟大的形象,在生活中,就一定是一个完美的男人。所以对号入座,结果现实中,朱自清父亲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很失望,所以觉得买橘子那一段也是丑态。

很多时候,看人也只看某一部分即可,不要看得太深入,否则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就像交朋友,有几个人能交到完美无缺的朋友呢?恐怕没有。

就算是学富五车的教授,在某一方面,也不一定是个好父亲吧!你觉得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