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晚潮|剑胆琴心

□董小喜(00届高三6班毕业学生)

离家20年,今年我回到故乡杭州,也见了许多长年未见的故人。我突然想写一位老人,也是我的偶像,今年他已80高龄。

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楚,他其实早已远离“江湖”,但关于他的传说,却从未断绝过。如果说有完美,那他一定是最接近完美的那个人。

他是我的老校长——徐承楠,杭二中毕业的学生对他并不陌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每一位他的学生口中形容他的溢美之词多不相同,而我最想用的一个词是剑胆琴心。

徐老先生个子不高,戴大框眼镜,慈眉善目,早上7点就站在学校门口,微笑着迎接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风雨无阻,这是1997—2000年间,每天上学,我看到的同一幅画面。

曾有好事的同学发起过讨论,问: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大家争论得不可开交,谁也说服不了谁,而我果断扔出了三年所得出的最接近事实的答案,他最常说的肯定是“同学好”。每天每个月每个学期每一年,在建国中路的校门口无数次地重复。

如果说当年年少的我不知道心灵鸡汤是什么的话,那么每天进校门给校长鞠个躬,问一句:“校长好”,校长能回我来一句“同学好”,这将带给我一整天学习的美好心情。

其实我和他的交集不算多,一是他没有带过我物理课,二是他校务繁忙,三是我也不是参加各种学科竞赛的学霸,也不是校园风云人物。但这不妨碍我对他的崇拜。我总是主观地认为,能驾驭这所百年名校的领导者,一定有他的超凡能力,但事实并非如此,1963~2004年,整整41年,从大学毕业到退休,他把一生中最好的时光都给了二中,世人也许只看到他8年任职校长的成绩,并不了解剩下的33年里,他为二中付出的每一滴汗水。

走在校园里,他就像一个普通的老师,没有一点点掌舵人的锋芒,他比我们中的任何人都要了解这里,他也早就融入了这里,就像一个绝世高手,大隐于市。

社会在进步,城市也在快速发展,教育资源的争夺尤为激烈。上世纪90年代,西湖边的这座城市,关于高中的排名之争,从未停止过,杭二、杭四、杭十四、杭高、杭师附、浙大附、学军、长河,八所高中,一直站在高中教育的最前面。

二中校园

很庆幸,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跌跌撞撞地走进了这所学校,也很幸运,我在这个校园,学到了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本以为,高中三年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大学大学考大学。慢慢才发现,掌舵人的思路直接会引领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

那时候,各所学校都在喊着素质教育,杭二中是其中的佼佼者。高一开始就要选社团修学分,根据兴趣爱好参加各个学科的竞赛培训;积极组织各类社会实践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不以文化课成绩论英雄,逐步引进大学的学习方式,以引领式的教学替代填鸭式的教学,变“要你学”为“你要学”。

二十多年过去了,很多事情我也记不太清楚,我想这些好的举措,也一定是老校长和当时的校领导以及全体教学骨干一起研究和决定的,也许那些年走出校园的大多数人最终都是普通的,但我想每一个平凡的毕业生,都不会忘记在学习的那段日子,别人题海战术的时候,我们身心愉悦地度过了三年,别人紧张押题参加高考的时候,我们轻装上阵。

三年时间,国际奥赛场上汤砚蔚同学夺金扬威,国内竞赛摘金夺银的就更多了,校篮球队常年保持联赛前二名,等等。高考发榜,突然你又发现,毫无意外地又是100%的上线率。结局不重要,过程才是重要的体验,不是杭二中每年都赢,也不是徐校长的领导力赢了,而是素质教育,能力第一这个理念赢了。

古人说,师者授业传道解惑,新时代,怎么解读?这个惑,我觉得就是人生之惑,而不是一题之惑。会一道题救不了你,会做人助你一生。

在我们还是16、7岁,人生观世界观还不成熟的时候,太多像老校长一样的老师帮助我们成长,让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也为我们毕业后的奔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董小喜和校长

回到开头说的剑胆琴心,为什么我想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老校长呢?琴心在外,他的师者风范。剑胆在内,他曾不露锋芒带领这所123年历史的名校阔步前进。

今年我终于回家了,百度了一下,和我想的还是差不多,千变万变,老大未变,微微一笑,哪怕我并不那么优秀,但体验了其中的过程,我学会了不卑不亢,学会了坚持自己,学会了做个堂堂正正的人,至于“立志、努力、为公”的校训,那更是我一生都应该铭记的。

今年母校建校123周年,时光并未停留,岁月如此严苛,她老了,老校长也老了,80高龄,甚至说,我们都在老去,但记忆一直美好而清晰,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想走到校门口,敬您一声“校长好”。

致我们敬爱的老校长,徐承楠老先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