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生们好像出现了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逐渐从对考研究生的热情转移到了考公务员上。这一现象的背后,有着诸多复杂的原因。
首先,考研究生虽然是很多学生的向往,但现实却残酷。即使拼尽全力考上了名校的研究生,未来依然需要自己找工作,竞争激烈,机会有限。相比之下,一些本科生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一旦考上,就能少走好几年弯路,提前开始赚钱,并享受体制内相当优厚的待遇。
“考公要趁早”,一份晋升年龄表出炉,难怪30岁前后就是分水岭
今年的报考数据也反映了这一趋势。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再次创下新高,显示了人们对于这一稳定、高待遇的职业的追求。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生的报考人数首次出现下降。
考公和考研都是需要趁早的道理,因为年轻的时候进入职场,可以为自己留下更多的成长空间。
对于公务员来说,年龄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年轻进去意味着将来晋升的时间越多,这是一个明显的优势。公务员职业有相应的晋升年龄表,初入职场的公务员一般不会立即晋升。
因为每年都有很多人进入公务员队伍,早入职的前辈们会得到优先晋升的机会,而且还要经过选拔和考核。
一般来说,刚考上公务员的最佳年龄在22岁左右,这也正是大多数大学生刚刚毕业的年龄段。在公务员这个大军中脱颖而出,考上公务员的比例实际上是很低的,大约是100:1.45左右。
公务员晋升的速度和年龄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从科员晋升到县处级需要大约28岁的时间。而从县处级干部再晋升到正厅局级,需要大约七年的时间,并且需要一定的基层经验。
要从副科级晋升到正科级,则需要大约15年的时间。以22或23岁考上公务员为例,要成为正科级,可能要等到45岁左右,而要完成从政厅局级到省部级的晋升,则需要等到大约47岁。
因此,考公务员的年轻人必须趁早,尽早进入体制内,并经历必要的晋升之路。等到自己想要的职位时,可能已接近退休年龄。
人们常说30岁是考公务员的分水岭,因为过了30岁,不仅健康状况可能不如年轻人,而且晋升的机会也相对较少。其他人也可能已经快要晋升到正厅局级,而你还处于刚刚入职的水平。
尽管公务员的考试年龄放宽到了35周岁,但实际上,大家还是应该尽量在30岁之前上岸。即使实在不行,也要争取在35周岁之前进入体制内,因为之后就没有再报考的机会了。
大学生想考公,在大学的时候就要了解到这些方面
大学生在考公的准备过程中不仅得趁早,还应该积极多方面地积累经验。这意味着可能需要参加多轮的考试,包括国家级和省级考试,以便逐步磨练自己的考试技巧和应对能力。
第一年或许上不了岸,但这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下一年的考试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考公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耐心和坚持。
在选择报考的岗位时,大学生也应该认真权衡。有些岗位可能放宽了年龄和专业限制,但是其含金量可能不高。
相比之下,一些专业相关性更强的岗位可能会更有吸引力,因为这些岗位的晋升空间和薪资待遇可能更加优厚。因此,除了考虑年龄限制外,还应该考虑自己的专业背景是否符合岗位要求,以及该岗位的晋升路径和薪资情况。
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来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