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大学生家长群“该不该有”不应成为重点,建了这个群之后“怎么用”“如何用好”,才是重点。
家长群常见于中小学,如今在大学,家长群也越发普遍。据媒体报道,近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甚至大学辅导员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自己学校让建家长群。大学生家长群尽管便利了家校沟通,但公众的质疑从未停止:“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有必要吗?”
质疑归质疑,并不影响大学生家长群的存在。其实,不只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家长群也逐渐多了起来。梳理发现,家长群主要有两类形式:一类是由大学某个学院建立,辅导员为群主,主要发布学校的通知、学生的成绩等,以加强家校沟通;另一类是由家长自发组建,以学校、学院、年级或班级来划分,群里没有教师,家长们互通有无,分享和孩子学业、生活相关的信息。从加强家校沟通,到家长们互通有无,这些自然的现实需求支撑大学生家长群越发普遍。
家校合作不可能止步于高中。上了大学,依然需要把家校合作进行下去。就现实情况而言,不少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突然”多出来的时间,不知道怎么管理。有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大学生退学原因是沉迷手机游戏。该如何应对?家校之间最能达成的“默契”就是“合作”,一些大学就借助家长群,让家长一起参与对学生的管理。及时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各类问题,家校携手解决,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态度。
事实上,不同学习阶段的家校合作有着不同的方向与主题。中小学阶段,家校合作的重点主要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到了大学阶段则不一样,大到学生的读研深造、就业,小到交友、应对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烦恼等,所有这些都需要家校双方在更宽领域开展更高频次的合作。如此,就得借助一些通道和渠道,为家长群存在的“合理性”增加了“砝码”。
在家长群里通报一下相关信息,让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情况;发一些诈骗警示案例等,提醒家长注意;提供一些考研信息和就业信息,让家长参考……这些都是有必要的。多了家长群这个渠道,以极小的沟通成本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何乐而不为?
打开我们的手机,便利生活的微信群多种多样,多一个大学生家长群又何妨?何况它是一个着眼于解决问题的群,也是一个真心为大学生好的群。从现实语境来说,讨论大学生家长群“该不该有”不应成为重点,建了这个群之后“怎么用”“如何用好”,才是重点。
对大学生家长群不该只是“一否了之”,而是要理性看待,多思考如何用好这个群,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让它成为助力家校合作的良好通道。(本文首发浙江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