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自从打破铁饭碗之后,整个教师的生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编制后,就不存在只要被高校聘任了,就可以在高校待一辈子的事情,随时会因为考核不达标,升不上去,只能走人的可怕境况。
本次的复旦39岁老师行凶的事情就是一个对“非升即走”很好的诠释,按理说,引用美国的高校教师的聘任机制,有利于激活高校老师工作的积极性,但是如果博士生辛辛苦苦被聘用进入高校,将来的结局大概率是“走”,那么问题是很严重的,尤其是对过了35岁的教师,比年轻教师更担心失去工作。
“非升即走”是美国高校教师的聘任方式,属于舶来品,但是也要适应我们的国情,而且美国高校的“非升即走”的重点在于“升”,而中国模仿的“非升即走”倾向于“走”!所以会有2种截然相反的效果。
“非升即走”的美国发明的教师考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教师从事科研的活力,保持教师工作的积极态度,它的存在是很合理的。
尤其用在目前我国的高校或许更合适,因为中国的教师是事业编的“铁饭碗”,一旦当上教师之后,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就不会被辞退,并且还享受寒暑假,现在还有奖金,造成很多老师混日子,尤其是大学老师在没有升学压力的情况下,更容易堕落!
但是,我国在使用“非升即走”的时候却变了味,因为美国的非升即走制度,除了“常青藤”名校之外,都会想办法让老师“升”,会提供给这些优秀年轻教师一些资金和实验资源,让年轻教师安心科研出成果,最终大家都受益。
而我国的“非升即走”却是一种压榨年轻教师的方式,不会提供足够的资金和实验资源,但会要求年轻教师在规定期限内出高质量的成果,对于初入职的高校教师来说,难度是相当大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6年内如果教师不能获得聘任合同规定的科研成果或者论文,就会被直接解聘。这6年的贡献白白送给学校,在这6年里老师不是正规编制,不能享受正常的公积金保险以及各种奖励。
本来大学教师应该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岗位,现在确比企业的压力还要大,连正规企业员工的待遇都不如。因为薪酬待遇没有人家996的高,工作还不稳定,要求的学历高,没有博士文凭,相进公办二本都难,就连一些高职院校动辄都要硕士研究生。
如果采用“非升即走”的方式,这对他们这些辛辛苦苦读到博士、甚至留学经历、年龄在30岁以上、面临养家压力的学者来说,心理上很难承受。事实上辛辛苦苦读到博士,各种苦都吃了,准备得到回报,却在高校又迎来“非升即走”,对于读到30岁的博士生来说,很难容忍,所以本次的复旦这起事件也很容易理解了。
也许有很多局外人觉得,都是博士了,也才39岁,出来送外卖难道不行吗?不管干什么也不至于犯罪,其实这些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读到博士,辛辛苦苦摸爬滚打到复旦当教师,因为没完成任务,让你走,你能接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