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小学考试不能公开成绩和排名, 家长们意见不一, 这样是否合理?

小学本应该学生轻松快乐的一段校园时光,但因为近些年国内教育不断内卷,小学生们也没有“逃过”。

为了能给初中做更好的准备,家长们给孩子增加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家长们开始变得热衷于“比”:比孩子成绩、比孩子会的技能、比孩子补课,别人家孩子能做到的,自己家孩子就必须做到。

对于小学生来说,考试就像是“渡劫”。考得好有奖励,考不好就会面临着父母的批评,“别人家的孩子”肯定又会成为自己的“反面教材”。没有人会愿意成为后面的那个,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教育部通知小学考试不得公开成绩与排名,但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赞同。

加强未成年人学校保护工作:不得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

一场考试里,有成绩好的也会有成绩差的,有排名高的就有低的。没有人会愿意成为垫底的,对于正在成长过程中的未成年人来说,鼓励能带来很大的积极作用,自己的“差成绩”公之于众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积极性,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教育部下发通知: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排名属于学生自己的个人信息,只有学生本人与家长有权知道,学校和老师不得将之公开。

对于这项新政策,有家长支持,也有部分家长存在质疑。这部分家长们认为只知道自己孩子的成绩,怎么能更好了解自家孩子最近的学习状态,没办法了解孩子到底有没有跟上大家的学习进度。

持支持态度的家长们则认为,这项政策能减少不少的“恶性竞争”,同时也能避免打击考得不好的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益处要远大于弊端。

这项规定合情合理,能为学生减轻不少负担

1. 家长们之间的“比拼”给孩子太多的压力

相信大多数在自己的孩童阶段,都从爸爸妈妈的嘴里听过“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那个谁考试考得多好,你在看看你。父母总是能看到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并逼迫自己的孩子不断追赶别人,给孩子很大的压力的同时,也会让孩子对自己失去自信,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差”。

除此之外,家长们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超过别人”的想法,在孩子长大后很容易产生畸形的心理,在学习上形成“恶性竞争”,在往后学习压力大的环境下很容易发生。

2. 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

成绩好的孩子往往会受到老师、同学和各大家长的关注,也会受到更多的夸赞。学校里的“唯成绩论”也会伤害成绩差的学生的自尊,从而会产生厌烦学校、厌烦学习的心理。这项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伤害学生的自尊。

学校和老师不公开成绩和排名,能让广大家长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家长能根据孩子每一次考试的成绩来看孩子近期的学习情况,分析不足的地方再加以改正,而不是在后面使劲推着孩子去追赶别人。

4. 对老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有积极作用

每次考试结束后,家长都会向老师询问成绩,老师不光要告诉孩子的成绩,还需向家长分析孩子的成绩变化,并且说明孩子近期的学习状况。这样对老师更充分掌握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状况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学生的学习也更有帮助。

家长们应该专注孩子的自我提升,“比孩子”的时代该过去了

小学生大多贪玩,没能深刻理解学习能带来的好处,他们的学习压力大多来自于父母。家长们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时刻督促,但是也要多关注孩子自身的学习状况,而不是一味地去“比”。

一、与老师沟通

考试成绩虽然不能作为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但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家长在每次考完试向老师询问成绩的时候,要与老师沟通,询问孩子最近的学习状况,还有哪里存在不足。

二、了解孩子的问题后,改正不足

在了解完孩子的成绩情况与学习状况之后,帮助孩子总结这次考试展现出的问题,哪里学习的不足要尽快解决。如果孩子的学习状态出了问题,家长要以教导的方式及时纠正,保证孩子在后续的学习生活当中能走在正轨上。

三、鼓励要多于鞭策

“打骂教育”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方式,虽然孩子会屈服于父母的管教,但是在孩子们的心理会留下很大的阴影。在教育方面,父母的鼓励要大于鞭策的学习方式。鼓励能给予孩子自信心、自豪感和成就感,更能推动孩子自主学习的动力。孩子自主学习,要比任何外力都有用。

写在最后:

小学阶段学校和老师不得公开成绩和排名,对未成年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利远大于弊的事。不光减轻了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家长们也不用再天天盯着别人家孩子的学习进度,对于孩子教育方面的焦虑能减少许多。“拼孩子”的时代该过去了,家长们应该认识到,真正的优秀不是要超过谁,而是要超越自己。

今日话题:你对小学生成绩、排名不公开有什么看法?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