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乡镇发展缓慢的根源是对教育不自信, 家长认为在城市里能考高分!

有不少家长和小编说:乡下没有奔头!对于他们来说,穷山恶水出刁民,乡下没有一样是好的,他们说乡下人坏,不向善,不负责,不文明,利欲熏心等等。他们走了,甚至把儿女带走了。他们不相信乡镇的发展潜力,不相信乡镇的文化底蕴,不相信乡镇的教育和坚守在乡镇的人的担当。

家长不相信乡下教育,认为城市里能考90分,乡下考70分,乡下不如城市!这种错觉要纠正!其实,我们要知道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要错误地认为中小学能考90分以上就是好事情。我们要明白,幼儿园小学化等是错误的,对 孩子身心造成伤害。我们的家长要明白,有时候要让孩子有缺点,允许他们犯错。这样我们才能言传身教,才能让他们有成就感——没有挫败感,就没有成就感。

乡下孩子考一个70分,甚至70分都不到,或许是好事。你想想,哪个孩子不贪玩呢?不要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不要让你的孩子在十几岁的时候,弄得像一个成年人一样,每天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作业。“中小学时期只要抓得紧,管得严,考个90分以上是可以做到的,但也并不是轻松的市,追求高分毫无意义。中小学主要是塑造品德,明辨是非,养成运动的习惯,有一个强壮的体格。

人口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当我们质疑乡镇发展缓慢的时候,我们应该扪心自问:你有没有相信过自己?我们自己为了生活和工作出远门是可以的,可是我们的父母和子女,需要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这不仅利于他们的成长,同时有利于安全,以及文化的延续。“乡下的人如果都走了,被资本裹挟,总觉得城市里的月亮比乡下圆,那么我们祖祖辈辈用血汗创建的基业就会灰飞烟灭,我们像蒲公英那样飘零,流离失所。

乡下是我们的根,我们的依靠。”乡下也肯定不是多数人认为的那样一无所有,我们逃离乡下,无非是我们不够自信,缺乏想象力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蒙昧无知。“你知道三年自然灾害,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吗?那一段历史距今也不过是几十年,可是我们就忘了。1991年苏联解体,你知道为什么没有出现社会动荡和流血冲突吗?知青上山下乡不是城市没粮食供应,而是为了应对美帝国主义和苏联威胁,疏散人口。

苏联解体的时候,没有发生社会动荡和国家分裂的原因是,当时距离莫斯科不远的地方有大量的耕地,人们能安全的离开动荡区域,有安身之所。

能坚守在乡下,勤勤恳恳的人,他们肯定是永葆初心的,并不是他们走不了,而是无法割舍乡下那片土地。这毕竟不是政策原因导致的搬迁,也不是因战争导致的无家可归,完全可以选择留下来。我们目前的人口迁徙和流动,更多的是因为眼前的错觉,认为城市里能赚钱,城市里的人文明,乡下的人不值得交往等等。我们对乡下的偏见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这个时代被资本捆绑的结果,似乎读书赚钱就是为了展翅高飞。

无论我们能走多远,飞多高,我们还是需要落脚点的。放在国家的层面,我们要对国家忠诚;放在家的层面,我们要对家乡热爱。如果国外工资高,待遇好,我们就想方设法拿绿卡,那么我们这个民族就危矣。同样的道理,我们觉得城市里找工作容易,各种硬件设施都好,都谋划离开乡下,那么又怎样谈乡村振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城市还是乡镇,他们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我们要发展乡镇,守护家园,那么我们就需要找到差异,树立自信,遏制住人口流失。

城市里读书很卷,小孩很累,不是累不可以,而是城里的教育超过了限度,人为拔高了中考分数线。过于紧张,并不是好事情。在城市里,我们不少小孩到了小学就几乎不下楼了,没有多少课余时间,甚至课间时间都被无情地占用,这就是典型的“圈养”,是一种诟病。我们乡下家长对城市教育的认识不足,觉得分数高就是好事,这是错误的。中小学是基础教育,只要智商没有问题,绝大多数孩子能合格的。没有必要要求他们都考满分,在城市有些考90分的孩子都会被训斥,这不妥当的。

卷面分相比人的素养来说,微不足道。注意到很多到城市里读书的乡下人,几年之后就近视了,性格孤僻,体能和抗压能力远远不如乡下的孩子。“小时候就应该让孩子有一些不足,不要追求满分高分。我们的乡下家长要相信潜力的重要作用,要让孩子们有空间,放在乡下接受教育是最好的,孩子不会近视,有更多的课余时间,早熟现象也少。你以为孩子近视是手机玩多了的原因吗?不是的,这和反季节蔬菜和光污染有关。

乡下人对乡下的偏见,放弃乡下的资产,这与资本推波助澜有关。资本家巴不得乡下人都到城市里去,这样乡下人的土地就不值钱了。

小学时期,就可以让孩子们到乡下接受教育。因为,年轻人带一个孩子在城市里生活,不仅影响到工作,同时也不利于教育。城市里的孩子有很大的失落感,父母就在身边可是没有时间陪伴他们。一个人,最需要陪伴的时间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幼儿时期,一个是老年时期。我们乡下的家长,只要让孩子在城市里读幼儿园就够了,幼儿园分布比较广,能就近入园,到了小学初中就要择校了,并不适合乡下的孩子。

不要看乡下的孩子只有70分,你要知道他们是有潜力的。潜力相比短期的高分更加重要,不要把孩子的潜力用光了。我们用光了潜能,那么他们就会失去兴趣,感受不到成长。孩子的教育要慢慢来,如果你的小孩小学就成绩很好且是严苛下的结果,那么到了高中大学就麻烦了。因为这时候,仅仅是努力是不够的,努力并不能有好成绩,还要有个健康的身体,不近视;我们的孩子还要懂规矩,尊老爱幼,女孩端庄,男孩要有气度。不要小看了体能,体能不好,那么很多职业就与自己无关了。

乡下的家长到了孩子成年的时候就很焦虑,孩子们融入不了城市,也适应不了乡下。即便是找个对象,也是让父母头疼。有一个60后退休后就选择了回乡生活,可是他的子女在乡下没有生活经验,在乡下也没有朋友,即便是亲戚也生疏吗,这样就产生了问题矛盾。还有一些60后明确告诉孩子,要在原籍地婚配,可是从没有在家乡生活过的年轻人,他们怎么可能愿意到原籍地呢?这样乡下人就会不断的流失。

离开了传统文化约束,很多事都会变了味。树大根深,我们的根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一种文化价值的认同。不要看乡下暂时经济落后,其实乡下是应对危机,休养生息,成长成才的理想王国。任何时代的精英都是来自乡野,真正给你力量和安全的;一些乡下人觉得,我要给孩子们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认为城市里教育环境就好,这是错误的。其实,有城市里的郊区,他们的教育质量和环境未必有乡下好。有几个乡下人能享受到城市里高质量的教育呢?至少我很少看见,能在城市里考上985的并不多。

不要觉得乡下的孩子都是通过均衡生考上重点高中的,这些孩子生活能力很强,他们在高中的成绩非常稳定。至少,我觉得乡下的孩子总比那些拔苗助长,威逼利诱的方式考上重点高中的孩子要可靠很多。他们知道父母不容易,知道自己不足,以及努力的方向。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乡下的孩子热爱劳动,有很强的集体观念。集体观念是怎样形成的?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作为支撑,城市里人口流动大,是不能形成文化认同的。比如,我们的景德镇,从汉代至今,他都是一个移民城市。

移民城市的特点是,他们只能作为谋生之地,不能作为家园的。移民城市没有强大的文化支撑,发展后劲不足。现在景德镇虽然是地级市,可多数人还是认可鄱阳、浮梁、乐平的文化地位。你相信吗?景德镇早晚还是可能成为景德镇的。

就如我们很多暂时定居城市的人,早晚还是要回来的。

乡下的家长不要觉得在城市里,孩子才能有好的未来。我们需要对乡下有眷恋,能适应乡下,也能适应城市,能游刃有余,收放自如。而不是从小到大都让孩子们在城市里,那样乡下真的就回不去了。俗话说,从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乡下长大的孩子以后到了城市里更适应;有乡下生活经验的孩子有广阔的天地,他们有非常稳定的同学,同乡圈子。在乡下读书,家长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德育,孩子们也机会培养运动的习惯。

我们的家长将孩子小学时期放在乡下,更加利于自己,能减轻家庭压力。另外,乡下孩子虽然中小学分数和城市里的孩子有一定差距,要相信应试分数是暂时的,不要让孩子在中小学时期就陷入那种激烈的竞争之中。乡下670多分就可以上重点高中,何必要想城市里考个740分呢?70分的差距是很小的,用那么多时间和金钱以及孩子的快乐时光去换取70分,值得吗?我觉得不值得。你认为中考845分的总分,能考上740分的孩子,他们未来还有多少潜力?

不要把孩子的潜力用光了,用光了是可怕的。

小编的孩子,在杭州读完幼儿园,每当周末就是带孩子逛,登山,游泳,逛街,她拥有了一段美好时光。我常对她说:鄱阳县城、景德镇、南昌有什么好玩的?我们什么没有见过呢!而乡下是多数人不知道的,我们乡下和城市里都适应,挺好的。我也告诉我的孩子,你看人家都是统招生,中考都是700多分的,而你只有600多分,你要努力。孩子的成绩非常稳定,而且稳定上升,人家的小孩逛县城,我的小孩并不喜欢逛街。

当你和小编一样,将孩子放在乡下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那么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近视是大概率的。我觉得身体才是最为重要的。城市里那些近视的小孩,也多来自乡下,他们的父母是乡下人。真正城市里的家长,他们并不在意孩子的升学问题,城市里的学校都是向原住民倾斜的。还有,即便是你当前在城市生活,但也要考虑待不下去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到乡下接受义务教育,其实对于他们的人生是有利的。

做一个清醒的家长,不要过于在意中小学时期的分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